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服装生产车间的经济如何核算

第一节车间经济核算概述
一、经济核算的概念
经济核算是指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等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和对比的活动。
经济核算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条件成熟的企业应推行全面经济核算,它是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性的经济核算。对“三全”的概念可作如下解释:
(1)全面性的经济核算。即核算的“全面性”,是指整个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动、供应、销售、财务等部门和为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以及从公司(厂部)到车间、工段(轮班)、班组等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都要实行经济核算。
(2)全员性的经济核算。即核算的“广泛性”。是指从公司(厂部)领导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直至工人等都要参与经济核算。
(3)全过程性的经济核算。即核算的“系统性”,是指从市场预测、产品开发、研究设计、试制鉴定,到投人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经济核算。

二、车间经济核算的作用
(1)车间经济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车间是企业下属的一级生产单位,企业的资财耗费绝大部分发生在车间,一般情况下,车间生产成本占产品成本的75%~80%,车间经济核算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
(2)车间经济核算数据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车间经济核算数据反映了生产一线的成本和效益状况,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更有针对性。
(3)车间经济核算是贯彻经济责任制的基础。通过车间经济核算,可以把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员工的收入直接挂钩,从而激励员工围绕“优质、高产、低耗”,做好岗位工作,使经济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三、车间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
(1)完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生产活动情况所做的最初数字和文字的记载。它是反映生产信息的第一手材料,是
经济核算的起点和依据。原始记录具有广泛性、具体性和经常性的特点,因此要求原始记录必须及时、真实、完整,不能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甚至主观臆造。
(2)完善计量检测工作。要保证原始记录实事求是,必须有严格准确的计量手段为前提。在具体工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配齐计量器具,还要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量值的正确、无误。
(3)完善定额体系。定额是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岗位工作的重量器具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量值的正确、无误。
(3)完善定额体系。定额是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岗位工作的重要尺度。因此,实行经济核算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定额体系。
(4)完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实行经济核算的保证,因此建立健全基本的经济责任制度和配套、协调的各种业务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可以保证经济核算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

第二节企业经济核算体系
一、经济核算组织体系
合理的组织体系是实行经济核算的重要保证。在纺织企业需按照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经济核算体系。

1.纵向核算体系
企业经济核算纵向方向是指由公司(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构成的经济核算体系,一般以公司(厂部)核算为核心、车间核算为纽带、班组核算为基础。
(1)公司(厂部)核算。它是以企业为核算单位,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核算。其核算的基本内容是:企业的资金占用、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等。其核算的中心内容是利润。
(2)车间核算。车间是直接组织生产的单位,通过其经济核算,能综合反映车间生产活动的经济效果。其核算的基本内容是:公司(厂部)下达给车问的品种、产量、质量、消耗、成本、劳动生产率、资金占用、出勤、安全等计划指标。其核算的中心内容是车间成本。
(3)班组核算。班组是直接进行生产的基层组织,也是整个企业和车问生产任务的最终落脚点。其核算的基本内容是:产量、质量、工时和消耗等指标。

2.横向核算体系
企业经济核算横向方面是指由公司(厂部)各职能部门形成的经济核算体系。其核算的基本内容是:各职能部门分管的指标和自身的费用支出。

二、经济核算指标体系
(一)公司(厂部)核算指标
1.生产成果指标
(1)品种指标:如品种计划完成率。
(2)产量指标:包括实物量指标(如棉纱吨数、棉布万米数,分为混合数量和折合标准品数量两种形式);价值量指标(如商品产值、总产值、净产值)。
(3)质量指标:如棉纱一等一级品率,棉布入库一等品率、下机一等品率、出口合格率。

2.劳动工资指标
(1)劳动生产率指标:包括价值劳动生产率(如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实物劳动生产率(如棉纱吨纱用工、棉布万米用工)。
(2)工资指标:包括企业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

3.资金指标
(1)固定资金占用指标:包括生产能力利用指标(如单位产量)和价值指标(如固定资金产值率、固定资金利润率)。
(2)流动资金指标:包括流动资金占用量指标(如月、季、年平均占用流动资金绝对额)和流动资金利用效果指标(如资金周转率、百元产值资金率、百元销售收入资金率、流动资金利润率)。
4.成本指标
包括单位产品成本、全部产品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产值成本率。
5.利润指标
包括利润额、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6.设备指标
包括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运转率。

(二)车间核算指标
(1)品种指标:如品种计划完成率。
(2)产量指标:主要是实物量指标。
(3)质量指标:根据纺织各车间不同的产品性质,分别确定品质指标、物理指标、外观疵点指标,以及等级品率、合格率、废品率等指标。
(4)劳动指标:包括实物劳动生产率、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定额工时完成率。
(5)资金指标:包括车间储备资金占用、在制品资金占用、资金周转速度。
(6)成本指标:包括原材料消耗指标、劳动力指标、车间费用指标。
(7)设备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运转率。

(三)班组核算指标
(1)产量指标:主要是实物量指标。
(2)质量指标:根据纺织各车间不同的产品性质,分别确定品质指标、物理指标、外观疵点指标,以及等级品率、合格率、废品率等指标。
(3)劳动指标:主要是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定额工时完成率。
(4)消耗指标:主要是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耗用量。
(5)设备指标:主要是设备利用率、设备运转率。

第三节车间经济活动分析
经济活动分析是经济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只有核算而没有分析,就只能从表面了解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一般情况,当然也就难以发现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同时,只有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才能找出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挖掘生产潜力。

一、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式
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主要是本单位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将分析划分为多种形式。
(1)按分析的时间分,有日常分析和定期分析。日常分析是指平时的经济核算工作中所进行的不定期的分析,它比较灵活,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定期分析积累一定的资料。定期分析是指按周、月、季、半年、年进行的分析,它通过对平时积累资料的分析,能比较系统而全面地发现问题,从而加以改进。需要指出的是,定期分析的间隔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失去改进的意义。

(2)按分析的范围分,有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全面分析是指对本单位生产活动情况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其内容广泛、工作量较大,宜定期举行。专题分析是指对某个专门问题所进行的具体深入的分析,它可以针对一些关键问题或紧迫问题,进一步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并提出解决办法。专题分析可以是日常分析,也可以是定期分析,彼此没有矛盾。

(3)按从事分析的人员分,有专业分析和群众分析。专业分析是指由专职管理人员所进行的分析,群众分析是指由班组人员所进行的分析。前者应对后者经常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经济活动分析的程序
(1)占有资料,掌握情况。先将分析所需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如计划指标和核算资料、本单位历史资料,外单位信息资料等。遇到某些关键性问题,还需深入实际调查,力求多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和活的情况。为了保证分析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要努力使资料和情况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比分析,揭露矛盾。对已有的资料和情况进行比较,从中发现矛盾,找出问题所在。例如将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计划完成的程度;将本期数与上期数甚至历史最高水平比较,可以看出生产发展变化的速度;将本单位资料和外单位资料甚至先进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彼此间差距的大小。
(3)因素分析,抓住关键。无论工作有进展还是有缺陷,都要找出主客观影响因素,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在影响因素较多时,则要分清主次,抓住对关键因素的分析。
(4)制订措施,改进工作。在分析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可制订出巩固成绩、克服缺陷、改进工作的措施,进而落实到有关责任人员,使经济活动分析产生应有的效果。

三、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又称比较法,即以实际与计划比、本期与上期比、本单位与外单位比等。比较时要注意指标的可比性,不同性质或不同VI径的指标不能相互比较。即使性质相同的指标,在比较时也要注意它们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外条件等因素是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结论。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即对影响因素作出定量分析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时,先以影响计划指标的几个因素的计算关系式为基础,然后依次以实际数替代计划数,每次只能替代一个,替代后计算的结果再与替代前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其差额就是该因素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最后,各个因素影响数额(差额)之和,就是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的总差额。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同一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差额,来计算该因素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因素分析法(即连环 替代法)的简化形式。

第四节车间经济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的推行是实施经济核算制的重要基础,有了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制的各项要求才能顺利实现。

一、车间经济责任制体系
(一)生产组织者经济责任制
1.车间主任经济责任制
车间主任是企业的车间负责人,担负着组织指挥车间生产的直接责任。其经济责任制内容包括:
(1)要带领车间员工努力完成经济责任指标。其指标主要有:品种、产量、质量、利润、消耗、车间费用、在制品资金定额、车间定员、设备完好率、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
(2)要履行好基本职责。根据公司(厂部)要求,负责编制车间、班组的各项指标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劳动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坚持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用好、管好、维护好设备,消除带病运转机台;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组织落实各工种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做好车间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使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班组、个人。

2.班组长经济责任制
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组织的负责人,要带领班组成员努力完成车间下达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相关的经济技术指标;要协调好班组内部各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要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工作。

(二)生产单位经济责任制
1.车间经济责任制
车间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现场,车间经济责任制应主要包括车间所应承担的生产任务及其经济责任,具体反映在品种、产量、质量、利润、消耗、车间费用、在制品资金定额,车间定员、设备完好率、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经济技术指标上;还应包括确定班组经济责任制和生产岗位经济责任制,并把公司(厂部)下达的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生产工人,使其明确应该承担的生产和经济责任。

2.班组经济责任制
班组是从事生产活动的最基层组织,班组经济责任制应主要包括班组所应承担的生产任务及其经济责任,具体反映在产量、质量、消耗、出勤率、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经济技术指标上;还应包括承担与其他班组的协作任务。

(三)生产岗位经济责任制
生产岗位经济责任制是车问经济责任制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
(1)责任指标。即在该岗位上工作时应承担的相关生产指标、工艺要求、操作要求、应知应会要求和交接班要求等。
(2)工作标准。即岗位工作应达到的产品质量标准、材料消耗标准、设备维护标准、安全生产标准、文明生产标准等。
(3)协作要求。即岗位之间互为条件、互为保证的具体协作要求。

二、车间经济责任制的形式
在纺织企业,由于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因此车间经济责任制的形式也会多种多样,但应用较多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包、保、核”经济责任制
1.基本概念
“包、保、核”经济责任制主要是围绕企业经济效益的总目标,把车间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解,即把大指标分解成小指标,再把小指标分解成工作要求,层层落实到班组、岗位以至个人,从而形成上下左右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的经济责任体系。
这里的“包”,就是把责任(包括相关的经济技术指标和工作要求)包到人、落实到人;“保”就是把车间内部各单位之间、岗位之间的具体协作要求加以规范,并确保一一落实到人;“核”就是对车间内部每个单位、每个岗位的每一项“包”“保”责任都实行严格考核,并与利益分配挂钩。

2.基本要求
(1)指标要先进、合理。分解和落实指标时,要考虑到既体现平均先进水平,又力求切实可行。车间的指标很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突出主要矛盾,抓住关键指标;自下而上要从小指标抓起,做到小指标保大指标、岗位保班组、班组保车间,从而保证车间总指标的实现。
(2)考核要严格、科学。有指标就要有考核,而考核必须严格按标准办事,讲究科学方法,力求用数据说话,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结果客观公正。
(3)分配要公开、透明。考核结果是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要将通过考核后按绩计酬的实施办法向员工公开,并接受员工的监督,使员工真正感到努力有方向、考核有标准、分配有依据,从而以利于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按分计奖经济责任制
1.基本概念
按分计奖经济责任制是把品种、产量、质量、消耗、成本、利润等经济技术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和个人。每项指标都规定基本分数和奖惩增减分数的计算办法,然后根据可分配的奖金数计算分值,按月计分、按分计奖。如果指标完成得好,得分就多,奖金也多;反之,完不成底线指标值的,得分为负值,不仅不得奖,还会扣减基本工资。

2.基本要求
(1)加强基础管理工作。要健全定额,完善原始记录和计量手段,以保证核算准确,计分有据。
(2)搞好综合平衡。按分计奖中的“分值”如何确定十分重要,车间要客观地分析指标的难易、设备的性能、岗位的差异等多个因素,经过综合平衡后确定出较为合理的“分值”。
(3)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在推行按分计奖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员工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这是必然的。但车间领导不能泰然处之,要主动分类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尤其对扣减基本工资的员工,更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多给予关心、指导和帮助,切忌停留在以权压人、只讲大道理或者简单武断地处理了事。

(三)联产计酬经济责任制
在纺织生产活动中,其经济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产量大小的制约,因此较适合于采用联产计酬经济责任制形式。计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一定合格产品的数量或作业量为单位来计算劳动报酬的形式。员工应得的计件工资=生产某合格产品的数量*该产品的计件单价。这种计酬形式适用于可以单独计算产品的工序和岗位。
由于计件工资是由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决定的,产量越高,计酬越多,利益直接,易于计算,因此要求车间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统计、记录、验收、考核制度。要合理地确定计件单价,不能包括其他津贴等辅助工资。还要使计件工资尽量与最终产品挂钩,不能造成中间工序某个班组、岗位计件增产了,而前后工序出现不衔接(或产品积压或供不应求)的现象。

2.超额计件工资
(1)个人超额计件工资。即员工完成的产品在计划或定额范围以内的发基本工资,超过部分则按计件单价计发超额工资。执行时视具体情况,既可采用上不封顶的无限计件,也可采用上下有封顶的有限计件。
(2)小集体超定额计件工资。在员工个人无法计件的情况下,以集体完成的半成品或最终产品,计算集体超额工资。这种工资形式一般容易为员工所接受,有利于岗位之间加强协作配合。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二次分配时,要根据岗位或个人的责任大小、技术难易、劳动强度等差异而有所区别,既不能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又不能搞得过于斤斤计较,影响团结,这是不可忽视的工作难点。

3.浮动工资
浮动工资打破了计酬的上限和下限,使员工所得同其提供劳动量的多少、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挂钩。根据浮动部分占工资、奖金比重的大小,可分为三种具体形式:
(1)奖金浮动。即基本工资照发,奖金随经济效益浮动。
(2)部分工资与奖金浮动。即把基本工资中的一小部分和奖金捆起来,一起随经济效益浮动。
(3)全额浮动。即取消基本工资和奖金之称,按照经济效益的高低确定工资总额,再按员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发收入。

(四)承包责任制
1.技术攻关承包
为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于正常岗位责任制范围内解决不了的技术关键问题,可实行技术攻关承包责任制。但攻关项目必须事先经技术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确属需要才可向有关人员发包,并签订技术攻关承包合同。
2.单项指标任务承包
这是为了要达到某项指标要求或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的承包,如节能降耗指标承包、设备改造承包、品种翻改承包、利润承包等。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