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掌握熟悉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概论

服装业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生产相结合的金球性产业,发达国家资金、技术的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劳动翔的优势不断改变着服装产业的结构与内涵,服装业淫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朱密集型发展。作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嗣大国。我国的服装工业在款武设计、样板设计、生产工艺设计以及裁剪、缝纫、整烫等方面,正在逐步应用服装CAD、CAM系统。三维CAD立体模拟系统、服装自劫化生产系统等,也将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以内涵式集约发展代替粗放式数量增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灌力,企业就要举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正确运用生产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第一节生产管理的概念、地位、任务和内容
一、生产管理的概念
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分析和控制。根据其研究对象包括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
(一)广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管理。其研究对象是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包括输入、生产制造、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
(1)生产系统的输入。生产系统的输入是指将用于企业生产的劳动、设备、材料、燃料等物质要素和生产计划、技术图纸、工艺规程、操作方法等信息要素投入生产过程。
(2)生产制造过程。生产制造过程是指劳动者运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按照规定的生产流程和计划,对劳动对象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完成产品的制造过程。这是生产系统运行的主要环节。
(3)生产系统的输出。生产系统的输出是生产系统转换的结果,它包括物质输出和信息输出两个方面。
(4)生产系统的反馈。生产系统的反馈是指把生产系统输出的有关产量、质量、成本、技术、进度、消耗等信息再输入到生产系统,它有利于发现差异,纠正错误,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企业生产活动表现为投入一定资源,经过一系列加工转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即有形的产品和劳务提供给社会。广义的生产管理就是指对生产过程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也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和控制的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早期生产管理(ProductionManagement)主要指对制造企业有形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来,企业生产不仅制造有形产品,而且提供劳务,例如维修业务、售后服务等。非制造企业、服务业等也纷纷兴起。提供劳务可用英文“Operation”表示,因而出现了新名词“ProductionandOperationManagement”,我国不少著作将该词译为“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营运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等。实际上,国外有的著作对“Operation”的功能指明为“制造产品与提供劳务”,而且指出“Operation”也可称做“Production”。因此所谓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营运管理等可以看作是广义的生产管理。本书阐述的正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为对象的广义的生产管理。
(二)狭义的生产管理
狭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生产过程组织直至产品完成等具体活动过程的管理。由于产品的具体生产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因此狭义的生产管理的内容,也只是广义生产管理的一部分。

二、服装生产的特征
服装生产管理工作,就是在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中,对发生的一切生产活动,按照行业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并参照政府发布的各项技术政策,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指挥和协调、检查和控制。为此,了解服装工业特点,对加强服装工业的生产管理非常重要。服装工业生产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生产之间的协作性服装生产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的专用设备的配备,使生产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批量性的成衣生产代替了个体或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从生产技术进步到产品质量的提高,都是个体手工业生产无法比拟的,科技发展不可逆转。但是,生产技术的进步也给生产管理带来了新课题,这就是针对生产过程广泛的协作性,如何加强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之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实践已经证明,现代化的服装生产流水作业,没有管理就不能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因为,现代服装生产,还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好似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道工序都有其独立性,各工序之间又有其相当严密的相关性,使工序之间形成有机的结合。由众多的工人合作一件产品,如果没有合理的工艺流程及严格的流程管理,没有严谨有效的生产技术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没有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相互协调、检查和监督,要使生产有序地进行是不可能的。广泛协作不仅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还应延伸到原料、辅料、供应及有关生产协作单位。由此可见,广泛的生产协作是服装生产管理的内容之一。
2.生产技术的专业性在同一个服装市场上,你可以看到款式各异,颜色多样的服装产品,但是作为一个服装企业,由于受到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很难做到同时生产多种大类产品。
服装的品种很多,按面料的结构可以分为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及皮革服装;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礼仪服装、休闲服装、时装、男衬衫、睡衣、防寒服、雨衣、工作服、童装等。这些服装产品的生产需要采用流水作业,还应配备各类专用设备,不仅各大类品种的加工技术相差很大,而且由于分工比较细,使得生产工人的技术单一、专业性强,在一个生产流水线上80%的工人只会操作几道工序,技术全面的工人比较少,这种生产技术的专业性,将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增加一定的难度。
3.服装生产对材料的依赖性服装是纺织工业生产的深加工产品,由于加工的性质决定了服装生产基本上只改变面料和辅料的形状和用途,而不改变面料和辅料的性能和质地。为此,凡是在面料和辅料上存在的所有质量问题,将会在服装上反映出来,转嫁成为服装产品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服装生产管理中,对产品的外观检验非常重要。
4.服装生产的季节性现代服装生产采用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为使生产流程通畅,每道工序作业节拍以分秒计算,以保持生产的均衡性。但是生产计划的均衡性与服装产品使用的季节性产生了明显的矛盾,由于服装使用和销售的季节性,就形成了服装生产的淡旺季,这一服装生产的特点,给生产管理带来了挑战。
5.服装产品因人而异一般日用工业产品能适应大多数人的需要,是一种通用商品,受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服装产品却是因人而异的。对服装使用者来说,要买一件称心如意的服装,至少要从6个方面加以衡量,即服装的颜色、面料、款式、质量、规格、价格等。
6.成衣生产标准化成衣批量性的流水作业不同于个体手工业生产方式。工业化生产的成衣要满足一批人的需要,反映这一批人的共性,这就要由国家或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来统一管理,从原料进厂到裁剪、缝纫直至成品出厂。

三、现代生产管理的环境变化和主要特征
(一)现代生产管理的环境变化
现代生产管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变化。二十多年来的市场环境变化突出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技术不断更新,使得用于服装生产的新型纤维、新型面辅料的研制和开发及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大为缩短。现代服装加工企业的困难之一,就是产品的再设计和更新不断发生。企业必须努力将更新的产品尽快推向市场,这要求企业生产必须置于快速设计和适应性强的工艺之上,以节省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的时间和费用。
(2)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变化,市场需求逐步呈现出多样化,服装品种和款式不断升级换代。消费者对求新、求变及追求个性消费有了更高的需求。服装企业必须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变化,采取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
(3)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大批跨国公司的建立,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服装企业要想打造国际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当务之急是提高设计和生产管理水平。

(二)现代生产管理的新特征
在市场环境变化、科技飞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的促进下,现代生产管理相应地不断改进,形成了其新的特征。
(1)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广泛运用数学方法、计算机和现代管理方法。
(2)具有完整的资源信息库和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
(3)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的生产要求。
(4)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第二节生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一、生产管理的任务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
服装生产管理系统的运动规律就是输入生产要素,经过生产过程,输出产品和劳务,并且在生产过程的进行中不停地进行信息反馈。这个系统由四
个部分组成。
1.产品或劳务服装产品是指新制造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成衣。劳务是指来料加工以及服装的洗染等服务项目。服装产品是由一定的产品要素构成的。产品要素有品种、款式、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期、成本等。
2.生产要素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人。是指劳动者(企业的全体员工)。
(2)财。是指资金。
(3)物。是指土地;建筑物(如厂房等);机器设备(包括检测手段等);工艺装备(包括工具、卡具、量具、模具、工位器具等);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包括燃料、动力)。
(4)信息。是指计划、工艺图纸、情报等。
生产要素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从事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它是实现目标的保证。为此,对生产要素有下面三条要求。
(1)生产要素必须在质量、数量、时间等方面符合生产过程的要求。
(2)生产要素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有效地结合起来。
(3)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还要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3.生产过程对服装生产企业来说,就是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即从原辅料投人生产到形成成衣的全过程。
4.反馈反馈是指生产过程输出的信息,返回到输入的一端。目的是使生产管理人员掌握生产过程的运行情况,使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计划的完成。反馈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起着及时提供信息的作用。
以上四个部分构成了服装生产管理系统,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整个系统的运行规律看,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体系,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服装产品和劳务。

二、生产管理的内容
生产管理要实现自己的任务,就需要做许多工作,其工作内容如图1—2所示。
1.生产准备和组织生产准备和组织是指生产的物质技术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
2.生产计划工作生产计划工作是指对服装生产的计划工作和计划任务的分配工作。
3.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围绕着完成计划任务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从满足客户要求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看,产品质量(Quality)、成本(Cost)和交货期(Delivery),简称QCD,是衡量企业生产管理成败的三要素。保证QCD三方面的要求是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需要在生产管理中保证实现,最终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
从社会利益看,企业还必须认识到,生产系统的制造过程中常会产生废料废气,如果随意倒进江河或排人大气,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有害于人类。国家为此已颁布《环境保护法》,有社会意识的企业领导也已认识到,贯彻ISO14000系列标准,加强环境保护应当是生产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生产管理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生产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和工业生产实践关系非常密切。计划、组织、分析和控制生产活动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在总结工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实践的经验一旦被总结成为理论和指导原则,就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工作,提高工业生产的管理水平。这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践的循环是生产管理这门学科发展的途径,也是研究生产管理所应采取的方法。

(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是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之一。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传统的办法是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定性的分析。定性分析对于处理企业生产中出现的不可控的、难以度量的、无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科学计划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优势。如宏观经济的景气状况、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只能依靠人们自唿验、学识来分析和判断。但是,定性分析也存在缺乏科学依据、主观性强、容易导致个人独断专权
等缺点,需要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生产管理中,最初的定量分析是利用初等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划,与定性分析关系不紧密。随着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电子计算机等的产生和发展,定量分析在生产管理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张,而且定量分析也越来越细,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定量分析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有利于取长补短,能有效组织生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发展。

(三)系统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是指以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研究问题。所谓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说,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整体性、适应性等特点。企业是一个系统,它包含若干个小系统,生产系统是其重要的小系统之一。对生产系统的管理要求实现系统的最优化,系统分析方法能使管理者全面地理解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实现对生产活动计划、组织、分析和控制的最优化选择。
生产管理是一门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以上所列的三种研究方法只是生产管理中最常用、最典型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全部。例如,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更多地会用到统计的方法。这就要求读者在学习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使用。服装生产管理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从服装生产管理系统的组织看,它由许多纵向和横向的子系统组成。从纵向看,可分为各个车间、工段、小组等层次,在厂部统一指挥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产品的制造。从横向看,可分为计划系统、生产技术准备系统、制造系统、设备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以及物资供应系统、劳动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是企业服装生产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它们围绕生产任务这个中心进行生产活动。加强生产管理,不仅要重视垂直的、纵向的系统,而且更要重视平行的、横向的系统,从而形成一个上下左右、纵横连锁的完整而有机的体系。

第三节生产管理的组织结构
为了管理有效,需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这个结构在组织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管理结构的设置,应该符合三个要求:一是能够实行正确的、迅速的、有利的生产指挥;二是结构和人员要精简,工作效率要高,有明确的职责;三是建立一个有效的上下左右情报畅通的信息系统。由于企业的规模、生产类型、技术特点不同,生产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产管理的行政指挥结构;二是生产管理的职能结构。
生产规模的大小和生产品种的简繁,是设置企业生产管理机构层次的重要依据。常见的服装生产管理机构有三级管理和二级管理。
三级管理是指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环节多,内部分工细,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联系频繁,关系复杂,整个生产过程由若干个部门和若干道工序组成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名生产管理人员都不可能直接有效地指挥到生产的每个环节和每道生产工序。原来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已明显地不适应,必须以分级管理为原则,逐级指挥,统一管理,这样很自然地就形成了一个多级管理的指挥系统,如图1—3所示。三级生产管理机构由厂长或总经理指挥车间,再由车间指挥班组,班组指挥工人。管理部门的多少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的复杂程度来设置。
小型服装生产企业,可以由厂长直接指挥到班组,在行业中称为二级管理,在三级管理的基础上省略中间环节,厂长直接指挥班组的生产,及时有效地解决班组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是中小型服装企业可以借鉴的一种管理方式。

本章要点
广义的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管理。其研究对象是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包括输入、生产制造、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生产系统的输入,是指将用于企业生产的劳动、设备、材料、燃料等物质要素和生产计
划、技术图纸、工艺规程、操作方法等信息要素投入生产过程。
本章以服装生产管理系统即广义的生产管理为研究对象,针对服装生产管理的特征,着重阐述了服装生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生产管理的方法和生产管理的组织结构。
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人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体系,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市场和消费需要的服装产品和劳务。
生产管理是一门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生产管理中最常用、最典型的研究方法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及系统分析的方法。
为了管理有效,需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这个结构在组织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管理结构的设置,应该符合三个要求:一是能够实行正确的、迅速的、有利的生产指挥;二是结构和人员要精简,工作效率要高,有明确的职责;三是建立一个有效的上下左右情报畅通的信息系统。由于企业的规模、生产类型、技术特点不同,生产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形式也不尽相同。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产管理的行政指挥结构;二是生产管理的职能结构。
生产规模的大小和生产品种的简繁,是设置企业生产管理机构层次的重要依据。常见的服装生产管理机构有三级管理和二级管理。
常见的服装生产管理机构有三级管理和二级管理。
三级管理是指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环节多,内部分工细,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联系频繁,关系复杂,整个生产过程由若干个部门和若干道工序组成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申,任何一名生产管理人员都不可能直接有效地指挥到生产的每个环节和每道生产工序。原来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已明显地不适应,必须以分级管理为原则,逐级指挥,统一管理,这样很自然地就形成了一个多级管理的指挥系统。 小型服装生产企业,可以由厂长直接指挥到班组,在行业中称为二级管理。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