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零售企业库存决策分析

在库存管理过程中,要真正摸准库存管理的脉搏,使包括库存在内的供应链成为实实在在的“第三利润源泉”,除了在整体上把握管理的流程之外,还要着重强调管理的“精打细算”,那么,就有必要掌握一系列关于库存方面的经济分析方法。所谓库存决策,即是指决定“在什么期间内库存什么、库存多少”。库存决策是运筹学中的一个专门的研究分支,本章则侧重于研究库存的经济问题,即“在什么期间内,库存什么、库存多少将使经济效益最大或者说经济损失最少”。

第一节不宜储存物品的库存经济分析

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都会遇到不宜储存物品的库存问题,例如鲜鱼、鲜菜等或易于腐败变质的商品,或者物质特性上未必变质但经济价值会由于延期交易而急剧下降的商品(最典型是挂历、日报、期刊等)。这类问题从经济决策角度上看,实质上是如何决定重复性购入或生产的经济数量问题。

一、最优进货量决策

我们以下例介绍这类最优决策的具体方法。
商店U销售时令水果W,根据以往的销售情况可以得到表5—1和图5—1所示的概率分布。如果W的进货单价己,为每箱140元,销售单价P为200元。若当天进货而没有在当天销售,剩货只能处理给罐头公司,价格q为每箱40元,其他费用固定,即不随购销量变动。试分析:①若以每天贡献利益期望值最大为决策目标,每天应进货多少箱?②若处理价格q=0,每天又应进货多少?

解:(1)解这个问题时,若不怕麻烦,则可相应于各种进货量一一计算其贡献利益和期望值,自然就可以比较出最大期望所对应的进货量。

据表5—2可知,最佳日进货量将位于80~90箱之间。为什么算出这个最佳进货量,可利用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这个常用的决策准则。本例中,该准则即是增加边际购入的贡献利益为零的点,该点所表示的进货量就是贡献利益期望值最大的进货量。若假设z。为临界进货量,同时假设不发生脱销的概率为』0。显然当z比临界进货量zo增加一个边际单位时,则引起过剩损失;若减少一个边际单位,则发生脱销损失,这两种损失大体相同,所以下式成立:

边际贡献利益×发生概率=边际过剩损失×发生概率

二、最优进货量决策的通常解法

如果将上例中的概率分布假设为连续可微的概率分布函数,并假设销售价格为P,单位变动费口,销售剩余处理价格为q,计算期需求量y的概率分布如图5—2所示。

第二节多店库存的配置优化

上述决策方法不仅适用于单个商店,同时也适用于多个商店。只要商品的供货能力约束,就会有向哪个商店配置多少货物最优的问题,即多店库存配置优化问题。

这属于一个数学规划问题。不过利用技术经济学的经济选择原理,当各店的边际收益相等时总利益最大,即可方便地确定多店库存(进货)优化配置,特别是当各店销售相同,贡献利益,缺货损失过剩损失相同时,找出最优解法相当简单。

例如:某生产销售西式糕点的企业向三家直销商A、B、C供应商品J。J的生产变动费u=7元,销售价P=12元,过剩处置价q=4元,缺货损失c7-----2元。A、B、C之间独立即J不能在各店间调换。各直销商的需求量的概率分布如表5—3所示。企业供给A、B、C商品J的最大量为每日250箱,每箱20个。试求向A、B、C供货的最佳方案。

第三节可库存品的经济分析

有些物品可以被库存,一次购入的可库存品量(生产过程中为加工量)称为批量。通常随着批量的加大,库存费用也将增加;相反,如果减少批量则必须增加购买(加工)次数,与购买(加工)次数成比例的购置费用将增加。因此,可库存品的进货次数与进货批量的选择是一个经济问题,选择的标准显然应该是库存费用与购置费用之和最小。这个问题属于运筹学的研究领域,这里只着重从经济分析角度介绍几个运筹学不涉及的决策问题。首先介绍一下最优进货次数的确定。

一、最优进货次数

若某销售汽车配件的小企业A根据经验,已知关于零配件P的安全库存量为120件,每天平均销售40件。每次进货的购置费(与进货量无关)为5000元,不计资本成本的库存费用(变动费用)为每件每年120元,从定货至到货,约需1周时间。由于需求量相当稳定,故可定期按预测需求定货。P的进货价为800元,销售价为1200元。年利率13%,到货日付款,如果计划期为1年(300个营业日),试求最优进货量和定货间隔期。

二、库存周转率的经济分析

在运筹学中的库存理论中,有两个实际的库存问题未曾涉及。一是库存周转率的经济分析,二是现有库存处置的经济分析。这里介绍一种利用现金流量分析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经济分析方法。先看第一个问题。

若A、B两种商品的贡献利益率(=贡献利益/销售额)相等,那么周转率越高的商品越有利。但一般说来,贡献利益率高的商品的周转期相对于贡献利益率低的商品长,这时生产或销售商品的决策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请看下例。

某商店家俱部可选择销售A、B两种家俱中的一种。A是大路货,每件进货价2000元,销价2400元;B为高档货,进价4000元,销价5000元。商品A的平均库存期(从进货到售出)按营业日计为30天,商品B为50天。除进货成本外,假定其他间接费用均为固定费用。进货与售出均采用现金交易(或支票交易)。试决定应销哪种家俱?

解:若考虑到商店经营的长期性,可认为售出1件后立即进货,则产生图5—4所示的现金流。

三、现有库存处置的经济分析

至此为止,我们分析的都是最优库存的问题。一旦进货或生产过量,就产生了过剩品如何处置的问题。现在我们以下例从经济角度分析现有过剩库存处置的问题。

某商店销售家用电取暖器。由于进货过多,天气将暖之际还剩20台未能售出。该商品进价500元,此外每台还包括100元的进货费用。该商店原售价为1000元。

如果降到800元,估计可全部售出。若不降价而库存至明年冬季,估计可以920元的价格售出,即降价8%,库存费每台平均20元,资本成本i删15%,试分析,是降价出售好,还是库存到来年出售好。

解: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这样的决策方法,设降价方案为A,库存方案为B,则两方案的利益M分别为:

MA=(800—500)×20=6000(元)

MB=(920—500)×20一(600×0.15+20)×20=6200(元)

由此判断应选择库存方案B。这种决策方法是否正确呢?

这个方法其实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A方案的收益是现时的800X20=16000元,B方案是来年的收益920X20=18400元,500元进货价和100元进货费用虽为沉没成本,但若无法收回,就相当于占用资金1年,故其资本成本必须考虑。因此,一年后费用支出为l(500+100)×(1+0.15)+20]X20=14200(元)。所以一年后B方案的净收益为18400—14200=4200元。由于A、B方案收入的时点不同,不能直接比较,若取1年后的终值比较,则有

A:(800—500—100)X20×(1+0.15)=4600(元)

B:4200元。

由此可见,若选择降价出售方案A,从1年后的终值角度看将比库存1年后出售多收入200元。故应选择降价立即出售全部滞销存货的方案A。

第四节库存决策系统

一、库存系统的分类

物料库存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根据系统理论,库存系统是一个具备输出和输入功能的有机整体。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库存物资不断地被发送到需用单位。库存的输出,其方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但输出的时间和数量均由外部条件决定,系统本身不能控制。库存由于不断地输出而减少,必须及时得到补充,库存的补充就是库存的输入。其输入方式可以是采购订货,也可以由企业自行组织生产。库存输人时间和数量由系统自身来控制。研究库存管理软件系统就是通过调节和控制库存的输出、输入来寻求最佳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库存系统一般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简单库存系统,指整个系统只有一个仓库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库存系统,如图5—7所示。

2.并联库存系统,指系统由多个仓库所组成,同时来满足一种需求。这种库存系统如图5—8所示。

3.串联库存系统,指系统由多级库存组成,每一级逐一地为下一级服务,直到满足最终的需求。例如,企业从原材料库存一在制品库存一半成品库存一成品库存,每一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服务,最终满足成品的需求,如图5—9所示。

4.混合库存系统,指系统由并联和串联两种形式组成,最后满足同一需求。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库存系统,如图5—10所示。

企业应根据其内部生产特点和外部供应条件来选择不同的库存系统形式,采用不同控制手段和方法。

二、库存控制系统的因素和结构

1.库存控制系统的因素。库存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两个,即时徊J和数量。库存控制实质是通过对两者的控制而实现整个库存控制的。库存控制就是要解决何时订货和每次订多少货这两个基本问题,使库存水平既在时间上、又在数量上都经济合理。在订货数量一定的条件下,订货时间太晚,将造成物资供应脱节,生产停顿;订货时间过早,则造成物资储存时间过长,储存费用和损失增大。在订货时间一定的条件下,订货数量过少,可能使物资供应脱节,生产停顿;订货数量过多,将使储存成本上升和储存损耗增大。选择怎样的库存模式和库存制度,使库存水平在时间和数量上经济合理,是库存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2.库存控制系统的结构。库存控制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方面。从横向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阶段,包括原材料供应阶段、生产制造阶段和产品销售阶段,都涉及库存问题。从纵向看,企业生产的各层次,包括工厂层、车间层和各个工序之间,也涉及库存问题。应该指出,在生产制造阶段,车间之问和工序之间的物资库存或者物资储备,属于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而这里所讨论的库存控制主要集中于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问题。

三、库存控制系统的决策程序

为了实现库存目标,可以按照库存控制系统的决策程序,对库存控制进行正确的决策,以求得最佳的库存方案。库存控制系统的决策程序如图5—11所示。

1.库存系统的规模。库存系统的规模即指库存控制系统的大小。规模大,意味着库存控制的物资品种多;反之,规模小,即意味着库存控制的物资品种小。最好的库存控制系统规模应该能对企业的所有库存物资都实行严格控制。可是在现实中,企业的物资成千上万,对如此复杂繁多的物资都实行严格控制,不仅在管理上很难跟上,而且在经济上也不合理。因此,每个企业都应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选择适当的库存控制规模,明确库存控制的重点。

选择库存系统的规模,通常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对ABC三类不同的物资,可以分别采取严格、适当、放宽控制等措施。

2.要或不要库存。哪些物资需要库存,哪些物资不需要库存,必须通过周密地调查和系统的分析才能决定。决策时应从物资供应条件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从供应条件分析,主要应考虑三个条件,即有无可靠的物资生产企业、有无可靠的分销渠道和有无可靠的运输条件。如果三个条件都具备,企业可以考虑不要或少要库存。三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具备,就应该保持库存。从经济效益上看,即使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也不一定能确定不要库存的决策,究竟要不要库存,还需要对经济效益做进一步分析,通常从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保管费用大于订购费用,可取消库存;反之,就应考虑一定数量的库存。

3.有补充库存与不补充库存。企业已经决定某种物资需要库存后,就要进一步决定采取何种库存方式,是采取分批采购订货,还是一次性采购订货,必须具体分析。库存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补充库存;另一种是不补充库存。有补充库存指连续补充库存,物资的供应不会发生中断,即有可靠的供应来源,企业可以随时的、分批的采购到所需物资。不补充库存是指该物资的供应具有时间性或者季节性,企业若失去采购订货机会,供应就会中断。对于不补充库存,企业应根据生产需要一次性采购订货,而且数量要足够。

4.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对有补充的库存物资,在组织订购时要进一步分析其需求独立程度,也就是研究各种物资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和依赖程度。独立需求是指该物资与其他物资在数量上并不相关,其需求是完全独立的。非独立需求,是指该物资的需求量受另一种物资的需求量影响,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依赖关系,只要知道该物资的需求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他相关物资的需求量。正确区分独立需求与非独立需求,有利于编制物资供应计划,防止盲目采购和生产,使库存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节约流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文章来源: 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