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服装厂工作研究与现场生产改善

工作研究首先是由泰罗创立的。泰罗运用了一套科学方法,对工人的操作过程和内容进行精确的测定,从而设计合理的操作内容和程序,同时规定了各种时间标准。继泰罗之后。吉布雷斯夫妇又进行了动作研究。随着统计学的广泛应用,工作研究与时间研究又得以深入发展。工作研究是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对现有各生产环节进行分析、设计和改善,寻找最佳的、最经济的作业方法,并使之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它是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与程序的基本方法,又称作业研究。
服装企业要善于利用工作研究,对工厂的日常生产活动如裁剪工序、缝纫工序、整烫等作业进行分段分析,找出现场作业人员浪费动作和时间的不合理现象,寻找完全、舒适的生产方式,快速、低价、优质、高产地生产出客户满意的服装产品。企业规模较大的服装厂也可以借助科技方法进行工作研究,比如借助工厂ERP管理软件这些类型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透过报表分析了解进行的生产运营等情况。

第一节工作研究的特点
一、工作研究的目的
工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必要的动作和操作,寻求最佳的工作方法;建立设备、操作以及工作环境的标准;准确地规定按正常速度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并依标准训练操作工人,让工人掌握标准工作方法。因此,工作研究的实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工作研究的范围
工作研究由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部分组成,通过方法研究制定标准作业,通过时间研究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然后用作业标准去训练工人,改进作业方法。作业研究循环进行,从而保证不断地改进作业方法,向最佳作业模式逼近。因此,工作研究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寻求最经济的作业方法是指改进的作业方法,要能充分利用人力、材力、设备等,对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力求消除不必要的操作或简化必要的操作,以减少疲劳和提高生产效率。
2.订立作业标准是指把工作方法细分,并明确实施工作方法的程序和内容,对执行该工作采用的材料、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供应服务等均制订标准,以保证新的工作方法的实施。
3.制订作业时间标准是指在作业方法标准化后,受过正常训练的工人,以正常的工作速度完成规定的工作内容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节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是指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作业方法进行分析、设计和改进,寻求最佳的作业方法并使之标准化的研究活动。它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现行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工序及操作方法,只要加以客观严密地分析,一定会发现可以改进的方面。进而采取措施,消除不必要的动作,减少体力消耗,缩短操作时间,并拟定更简单、更易行、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方法研究的目的
方法研究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改进作业的:£序和操作程序;
(2)改进作业场所的布置和工具、设备及附件的设计;
(3)消除一切浪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省时间;
(4)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疲劳,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5)提高原料、设备的利用率;
(6)改善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

二、方法研究的范围
方法研究就其范围来说,一般又分为程序分析和动作研究。动作研究是较精确的方法,是对细微动作及其连续过程进行的观测与研究;程序分析是较粗略的方法,是对大的动作单位的研究。大至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活动,小至一道工序、一项操作、一个动作都可作为研究的对象,因而可有工序分析、工艺流程分析、平面流程分析等分析方法。

三、方法研究的一般程序
方法研究的一般程序为研究提供了基本步骤的框架,主要是:
1.选择研究项目研究项目的选择决定于研究的具体目的,一般选择项目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如产品质量、产量、成本、物料运输路线及运输距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可能性;对工人劳动强度的改善等。因而服装企业管理者要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协助企业领导解决问题,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问题意识是方法研究的灵魂和核心。
2.调查准备调查准备包括明确调查内容、准备用具和调查表、统一调查人员的认识等,调查表要易于记载和累计调查的结果,使调查的重点突出。
3.观察现行方法和记录全部活动观察现行方法和记录全部活动,是改进方法、制定标准工作研究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内容。常用的观察记录图表有过程研究图表、操作研究图表等。在观察时,主要询问有经验的现场操作人员,其次是实测和查阅资料,要特别注意正确地记录事实,最后把调查的结果准确无误地汇总。
4.严格分析、研究全部过程对现行作业方法观察与记录的结果,进行严格的考虑和分析,是方法研究的关键步骤。考查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原作业方法的对象、原因或目的,实施的地点、执行者、时间、过程及采用的具体方法。
5.拟定改进方法作业方法改善的目标是减轻疲劳,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等。
6.贯彻实施新的作业方法在工作地、设备、工具、操作方法、步骤、工作时间方面制订出新的作业标准后,即可贯彻新的工作方法。

四、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在操作研究之前进行,主要对制品进行概略的总体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管理过程等的分析。
用于过程研究的常用工具有工序分析、工艺流程分析、平面流程分析等图表,在制定因素时,为了简单明了、方便易懂地表达一些常用的文字语言,一般使用一些分析符号。
1.工序分析工序分析也叫产品工序分析,这是以物为主体的分析,是对产品从原}才料投入到成品制成、出厂这些二I:序系列,或者对解决问题时所必须的工序活动,以物的移动为中心进行综合研究。这种分析主要运用加工、检验两种符号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的总体分析。在工序分析图中根据需要记载材料、机器名称、作业时间、工序名称、工序编号等,便于分析研究。
(1)通过产品工序分析,便于发现服装生产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键环节能运用工序分析技巧解决问题;
(2J工序流程图按照制作顺序编成,可作为编制作业计划及核算工人工资的依据;
(3)可作为工厂改进平面布置、设计新工艺流程、改进旧工艺流程和使设备合理化的依据;
(4)作为比较本厂与其他工厂加工时间的评定基准资料,了解本厂的生产能力,拟定今后的生产目标等;
(5)便于作业人员了解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明确自己担任的工作内容。
2.工艺流程分析工艺流程分析又称流水工序分析,是以服装零部件为对象的局部分析,是工序分析的具体化。在以加工和检验为主的产品工序分析中,即使加工检验都很适当,仍可能存在不适当的搬运和堆放。为此,工艺流程分析反映了从物料开始到产品完成为止按工艺顺序流动的全部过程。分析的内容有物品流动的数量、搬运距离、消耗时间、工艺方法、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等。它是生产过程分析中的最主要的分析,能清楚地标示出所有的操作、搬运、检验、迟延等项工作。通过工艺分析表设法减少工序或作业的次数、所需时间和距离。
(1)操作分析:对工艺流程图表上的操作工序进行分析,首先考虑是否存在徒劳的操作或可省去的工序,其次考虑合并工作地或改换操作顺序。这样做还可能减少搬运次数或等待时间,此外,改变加工条件(如将手工作业改为机械作业等)均在考虑之列。
(2)搬运分析:尽量减少搬运次数,一般常从数量、距离、时间三方面考虑。例如,使用传送带代替人力运输;调整工序或合并操作以取消不必要的运输;调整作业地的平面布置来缩短运送距离,达到减少搬运次数等。
(3)检验分析:疵品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及检验方法是否正确;采用中检还是最终检验;能否将全部检验改为抽样检验;能否省略某些项目检验;如果一般的检验也能保证质量,就可省去精密检验等。
(4)储存分析:储存时间过长,数量过大会影响资金周转。对储存状况的分析,可从仓库管理、物料供应计划和作业进度等方面寻找原因及解决办法。
(5)迟延分析:迟延纯属浪费,应设法将迟延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了寻求产生延迟的原因,可从人的因素和设备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3.平面流程分析为了明确显示工作地的布置与物料流动线路,研究制品运动过程总的路线,需对生产过程实行平面流程分析。其方法是:将工艺流程图中涉及的工作场地位置标成平面图,并标明改进后的全部活动(物与人)的运动路线。

五、操作研究
操作研究着重研究操作工人在工作场所的活动状况,研究人、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协调动作。常用的分析图表有人一机程序图、操作程序图等。
1.人机程序图人机程序图是记录工人操作与机器运转关系的图形。它可以把机器的工作周期和工人的工作周期在时间上的相互配合关系,清楚地标注在图上。研究人员可根据现场记录的资料,调整安排,使空闲时间或无效时间最少,达到人机效率提高的目的。在服装生产中,机器操作和手工操作并用,机器的开动率不是很高,可通过人机程序分析,尽可能地提高人机效率,节省时间。
2.操作程序图.操作程序图也就是双手动作配合程序图,它是将操作者在工作地上左右手的动作,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迅速准确地记录的图表,多适用于经常发生重复性的人工操作技术研究,借以减少劳动强度,减轻疲劳,提高工效。
六、方法研究改进技巧
改进作业方法要根据生产目的,把需要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劳动力等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之形成易于控制的系统,使人与原材料、机器设备协调起来。

1.方法改进技巧
(1)取消:即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工作。对欲研究改进的工作,首先应判定此项工作的目的和必要性,如果可以取消此项工作,就没有必要再研究改进方法,这是方法研究的基本前提。
(2)合并:如果工作不能取消,再研究该项工作与其他工作合并的可能性,研究合并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分工过细有时反而增加不必要的搬运。
(3)重排:即重新排列所有必要的工作程序,为减少不必要的往返,缩短作业路线,必须重排所有必要工作的先后顺序。
(4)简化:各项工作都已重新编排妥当后,再最后分析每一项作业,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操作,研究能否简化。
上述四种方法简称为“工作改进四种技巧”。使用这四种技巧,使工序编排合理,生产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图8—4举例介绍了四种技巧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

2.实施改进技巧的研究步骤
(1)对有关工序、操作等作业系统现存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选择;
(2)确定选择出问题的目的、功能,并将该系统的改进要点描述出来;
(3)记录与该项工作有关的事实;
(4)把事实与理想状态加以对比研究;
(5)在考虑实际生产条件后,确定比较好的、接近理想状态的又可以实现的改进方案,以此作为基础4,提出最优方法;
(6)把新的作业方法制定为标准,并加以贯彻实施。上袖(d)工序简化,机械化第三节动作研究
动作研究是方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它是把某项作业的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动作单元来对作业进行定性分析,省去不合理的动作,制定出轻松、安全、正确、高效的动作序列,形成比较合理、经济的作业方法,并使作业达到标准化。

一、动作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动作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反复动作的效能、作业姿势、工作地布置与工具的摆放是否合理,借以寻求操作的高效率。通过动作分析,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减轻劳动强度,确保作业安全;
(4)根据动作分析提供的资料,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使作业人员的操作更加简练、舒适、合理;
(5)确定作业标准;
(6)培训作业人员;
(7)便于科学地进行作业管理。

二、动素划分
吉尔布雷斯(Gilbreth)夫妇为最好地利用人所具有的能力,提出要想改进作业,必须研究其基本动作要素一——动素。根据动作与作业效率的关系,可以把动素分为三大类:
1.作用动素是指为完成作业所必需的动作;
2.减缓动素是指妨碍完成作业倾向的动作;
3.多余动素是指没有效率的动作。
在服装生产加工中,应尽量避免多余动素,减少减缓动素,强化作用动素。

三、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的工作:方法是指认真记录动作顺序,严密分析双手动作关系,从而发现可改进的动作内容与过程,并提出改进方法。
动作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目视动作分析法、影像分析法和既定时间法等。
1.目视动作分析法目视动作分析法是指由观测人员用肉眼对操作者的左右手动作进行观察,并应用一定的符号按动作顺序如实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操作的意见,这种方法简便、费用低。但由于操作人员的动作很快,有时仅靠观察人员的眼力很难将动作记录下来。因此,准确度不高。
2.影像分析法影像分析法是指用电影摄影设备或录像设备把操作者的动作拍摄下来。根据需要可以按正常速度或慢速拍摄,然后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这种方法可随时再现操作者的动作,供分析研究,因此准确度较高。但由于电影设备比较昂贵,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由于电视、录像设备的普及,影片分析被录像分析所取代,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3.既定时间法既定时间法是对作业进行基本动作分解的方法。先确定最小单位的时间表,然后求得每个最小动作单位的时间值,从而确定出标准作业时间,即根据标准作业方法确定标准时间。也就是说,只要知道作业方法,不必实测时间,通过计算就能确定标准作业时间。

四、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是研究关于避免多余动素,减少减缓动素,把人的疲劳降到最低限度,增加作用动素,有效地利用人的能量的经验性法则。利用它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而且确实使工人感到工作变得轻松自然。可以说,动作原则是使动作变得更加经济的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双手的动作应该是同时的、对称的;手的移动距离愈短愈好,动作愈小愈好;利用流畅连续的手动动作,并尽量借助惯力;尽量用脚动代替手动;物料的摆放要有明确的固定位置;物料的传输要尽量利用重力式送料装置和下坠式传送;采用自然力和电力等作动力的工具设备等;座椅的高度、形状适合人的作业姿势;仪表的位置与显示方式要便于人的观察等;照明适当,使人视觉满意、舒适等等。
长期实践中,人们运用这些原则后,逐渐体会到最核心的问题是:两手同时使用;动作单元力求最少;动作距离力求最短;动作要轻松、容易、有节奏。

五、作业标准化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作业方法很多很多,但最终要根据动作经济的原则来确定最恰当的作业方法,使作业的时间最短,生产数量最多。因而作业标准化就是对所从事的工作开展的标准化,通过制定作业标准,对作业的质量、数量、时间、程序、方法等做出统一规定,以便实现整个作业过程的协调运行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1.作业标准为了使工作安全、快速、舒适地完成,必须要有作业步骤和标准,如果对每个人各自的作业方法放任不管,生产出来的服装产品,质量差异会很大,为此服装厂一定要制定作业标准或作业操作规程,不管是谁操作,都必须安全优质地完成作业任务,且不允许有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出现。
作业标准是根据人们长年的经验总结制定的,按标准作业时,事前准备也十分重要。对认为可能会发生问题的作业,应预先查明原因,整顿作业条件,根据面料、辅料及设备状况,及时改变作业方法,保证不发生事故。例如,缝合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所使用的缝纫线、机针、缝纫设备等是不同的。如果以相同的作业标准来缝制服装,就会产生产品质量问题。因此,作业标准中应包含整个丁作系统采取的事前准备管理的内容。
2.作业标准的制定方法为了制定理想的作业标准,首先要对实际生产中的作业进行分析、记录。具体方法如下:
(1)工序细分化:任何一种操作,都包含着可细分的作业要素(如取布料裁片、两层叠在一起、送到压脚下),这些细分的作业要素组合在一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作业单元即工序:
(2)图解:分解作业时,可采用图解法,便于操作员理解。
(3)通过方法研究,对需要制定标准的岗位现状进行观测和记录。
(4)搜集与该标准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如原有的作业标准、工艺文件、操作规程和作业原始记录、工人素质等有关的资料)。
(5)根据现时的记录,运用前述的分析方法,按照“动作经济原则”对现状进行分析、改进,确定标准作业方法。
(6)以标准作业方法为基础,对作业时间进行测定,并制定标准时间。
(7)确定重点事项,决定作业步骤,列出工艺要点,如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安全生产等事项。
(8)草拟作业标准,将方法研究和动作分析的成果列入标准,写成包括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作业条件、作业环境、作业质量、数量、时问等要求在内的作业标准草案,它不仅能提高作业标准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改进成果的巩固。
(9)标准草案经:过试行,按企业标准审批程序批准实施。
在制定作业标准时,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遵循作业标准,能稳定地生产出合乎质量标准的服装;
(2)作业方法统一,不会因人而异;
(3)重点突出,直感和技巧等重点可用文字加图解说明的方法来表达;
(4)为更完善的标准打下基础:作业标准来源于作业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和总结,以后将以现行的标准为基础,制定出更完善的新作业标准。
3.作业标准的表现形式作业标准形式至今未能像技术标准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和范例.为了准确、鲜明地传达作业内容和对操作者提出要求,除了用文字叙述外,还可用图形、表格、照片等多种表达形式,有时一个完整的标准可以从几个方面用不同形式表达,尤其是对必须特别强调的内容或关键的操作岗位,可在操作者面前把注意的内容用特别醒目的形式标示出来。
表8—4为作业标准的表示形式之一,它表示了男式衬衫前胸袋的装袋作业标准和制作方法。

第四节时间研究
时问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改善各种动作单元、操作、工序时间的利用,从而制定各种时间标准,进一步为制订劳动定额提供依据。时间研究是各种时间测定技术的总称,又称“作业测定”,其测定技术适用于生产活动的一切领域。作业测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动作速度和动作效率。操作者表现的动作速度反映工厂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在时间研究中操作者表现出来的动作速度,又往往与标准时问所定动作速度有差异,为此,要修订观测结论,制定适宜的标准时问。

一、时间测定的方法和特点
时间测定的具体方法很多,总的来说可分为对作业直接测定方法和利用已有资料进行推断的方法即合成法两大类。前者代表的方法是秒表法,测试开始时把表开启,一直观测到作业结束,记录下所经过的时间,多次采样后计算出作业时间;后者主要利用各种报表、以往经验及过去测定的时间等资料,进行时间值分析推断,其方法主要有既定时问标准法、机械时间算出法、标准资料法和实际成绩资料法等。下面主要介绍秒表法、既定时间标准法和工作抽样法三种。

1.秒表法秒表法是以工序时间为对象,按操作顺序进行多次重复观察,测量其工时消耗的一种方法。测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被观测者各种操作动作的时间消耗的观测记录,制定标准时间或是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若为制定有关时间标准提供资料,则应按重新设计好的操作顺序进行测时;若是为了通过研究现行操作,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就应按现行操作顺序测时。
秒表法测时一般步骤如下:
(1)测时准备:时间研究人员应预先做好测时准备工作,收集、记录操作方法及操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和熟悉工序结构等。要预先收集的资料有:
①标准操作方法。未经方法研究而做的时间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操作方法不同,时间消耗也必然有差异,按某一种操作方法测定的时间标准,不能用于其他操作方法。因此测时之前,首先判定该操作是否经过方法研究,且该项操作的所有操作单元是否确定了标准方法。
②材料规格和标准。加工服装所选用的物料应为设计图和工艺文件所规定的材料规格,不能用别的材料代替0
③设备和工艺。一般要明确所加工服装的设备型号、代号、以方便查找设备和产品详细技术资料。
④观测者的素质。素质指工人的智力、体力、技术熟练程度及思想情绪等。一般应选择技术平均水平的操作工为测试的对象。所谓平均水平的操作工是指他的技术能力与熟练程度为同类工人的平均水平,他的素质一般操作均能达到,这样不会使测试结果失去普遍意义。
⑤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照明、工作场所、噪音程度等。
(2)划分操作单元:操作单元又叫操作要素,指某一工作中独立的、便于观察、测定和分析的单元。
(3)确定观测周期和次数:为了正确确定时问所必需的观测次数,须考虑各种因素。单靠母体平均值的统计理论计算来决定观测次数是不切实际的,观测次数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通常,服装工厂作业要素时间测定的观测次数可参照表8—5中次数来确定。
(4)观察记录:观测和记录操作时间,确定观测记录方法,对观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二在分析整理测时所得资料时,要根据生产类型、操作延续时间的长短,计量精度的要求等因素,对所记录的时间进行筛选,剔除不合理的因素,然后用算术平均法得出时间中的作业时间。
(5)对各操作单元进行评定;
(6)决定宽放值;
(7)制定作业操作的时间标准。

2.工作抽样法工作抽样法是利用统计原理推定工作作业时间和时间定额的方法。主要步骤是经过抽样,根据观测得到的观测对象工作状态次数,求得各类时间所占比率,再推算所需要的工时定额。工作抽样法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可计算操作者各项活动时问构成比,这是对工作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
(2)可用于调查不同时刻、不同期间的工作效率;
(3)可用于研究机器设备的工作效率;
(4)可用于设定非循环作业的标准时间;
(5)设定包含在标准时间内的浮余时间;
(6)检查标准时间的合理性;
(7)按生产批量值修正标准时间。
工作抽样法,并不是记录工时消耗的延续时间,而是记录观察人员观测工作地时,举目所见的状态,即在一瞬间确定工人的活动性质。
根据工作抽样的目的和用途,可以预先确定所观察的工时消耗的类别,若只是调查设备负荷状况,则可划分开机与停歇两类;若是要测定各类时间消耗的比率,则应划分为作业内容的项目、布置工作地内容的项目、休息和生理需要内容项目等。还要根据可靠性要求,确定观测次数。
由于工作抽样是瞬间观测分析对象的一种方法,它具有测定效率高、经济、准确度高.适用于多种作业等优点;但也有局限性,如观测不够细致,不适用于以过细分析作业时间消耗为目的的观测,也不适用于以改进操作方法为目的动作分析一类的观测等缺点。

3.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简称PTS法(即PredetemfinedTimeStandardsSystem)。它无须通过测时来决定作业的标准时间,而是直接将组成工作的各动作单元顺序地记录后,按每个单元的特性逐次分析查表,求其时间值,然后累加,作为该工作的正常时间,再加上浮余量即得标准时问。
预定时间标准法有如下优点:
(1)容易认识动作同时的关系;
(2)可以定出公平的标准时间;
(3)对设备设计、生产设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在生产前可设计效率高的作业方法;
(5)是训练工人的依据之一。
PTs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不须经过时间观测,只要确定了作业的“动作形态”,就可以利用标准数据表在办公室里进行简单计算,获得作业的标准时间。数据表中的标准时间值是经过长期广泛的时间研究后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逐一进行综合分析的产物。时间研究人员只需检查工作物的图纸、工作地布置以及操作方法的内容就能准确地确定工作物实际操作的生产周期,而且可根据不同的工具和操作方法,确定出不同的时间消耗值,这对开发新产品、成本核算、营销决策等都有重要作用。
Iris法的类型很多,其中较著名的、应用广泛的方法有时间测定法(MTA)、作业因素法(盯)、动作要:素法(MTA)、模特计时法(MOD)等。

二、标准作业时间
标准作业时间是指从事某项特定作业的熟练操作者在特定的作业环境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持续工作而不感到疲劳的情况下,在保证要求的质量前提下,以合理的速度完成一个单位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一定质量要求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1.标准时间的意义和用途用时间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标准时间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安排生产进度;
(2)决定生产线上设备和人员的数量和配置;
(3)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
(4)作为考核工作效率的依据;
(5)确定适度工作标准的基础;
(6)确定生产线上人员或工作负荷平衡的依据;
(7)作为比较不同操作方法的依据;
(8)制定标准成本,是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基础。
标准时问是时间研究的基准,凡是要对某过程的时间序列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都不可避免地要确立相应的标准时间,否则无法进行比较、分析、定量考察。因此,标准作业时间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因素。
2.标准时间的构成标准作业时间构成如图8—5所示,实际上是由正常时间(纯加工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即:标准作业时间=正常时问+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定系数

(1)宽放时间:表示因各种原因发生延迟的补偿时间,通常有作业宽放、个人生理需要宽放、休息宽放、机器干扰宽放、奖励宽放等。作业宽放一般需直接测定,其他宽放可根据已有资料计算。
影响宽放率的因素很多,如作业内容的难易程度、操作员所担任的工序数目、产品规格、作业前后工序、作业员的技能水平、批量大小等,因而制定宽放标准比较困难,工厂运用时,可经过调查、研究后予以决定。在缝纫车间,通常使用20%~25%的标准宽放率。下面举例说明考虑宽放率因素的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方法。
例:某一工序由以下6个步骤来完成,测出的各操动时问如下表8—6所示,如果车缝平均宽放率为25%,试计算该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出6次测定的时间平均值为:15.35(s)
则该工序标准作业时间=测定时间X(1+宽放率)=15.35×(1+25%)=19.19(S)

(2)评定系数:标准作业时问与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内生产数量、宽放时问、工人素质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工序所需的加工时间因每个人的技能与努力程度不同,素质水准是不一样的。在制定正确计划时,必须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应将选定的观测时间作进一步修正。
从技能水平方面来看,必须对掌握优良技术的操作工有充分了解,对技能太差的操作工要进行教育训练,使他提高到普通标准水平以上,对于普通技能水平的操作工,应加强鼓励,以期有更上一层楼的进取心。因此,对同一工序必须掌握这三种不同技能水准人员的各自加工时间,换言之,应把个人间的素质差异看成一个统一水平的数值,以便对加工时问进行修正,这种统一水平的数值称为评定系数或水平系数。
标准时间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速度评价法,该方法是对直接感觉到的操作速度进行评价,假定标准速度为100%,与操作者动作速度进行比较,确定其速度(大于l或小于1)的评定系数,然后再确定标准时间。另一种方法称为平衡法,是将测定的时间数值除掉操作工特有个性而换算成为工厂标准数值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抓住动作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技能、努力程度、条件、一致性等四个方面,并同一般正常情况作比较,采用一定的评比系数,进而作为确定标准时间的依据。各因素的定义如下:
①技能:进行作业技术的熟练程度;
②努力程度:力争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表现;
③条件:温度、湿度、照明、设备等;
④一致性:在同一作业要素下的时间数值差异,即适应性。
通常工厂中作业条件是相同的,一致性包括在时间测定里面,因此,在分析时间时可不考虑作业条件和一致性两个因素。表8—7为各因素的评定标准,表中考虑了四种因素分成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给予一个正数或负数,作为水平系数。

3.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的程序确定标准时间这项工作不是靠少数人简单地到现场去测定一下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工作,需多方联系接洽,认真布置准备,按步骤进行。步骤大致如下:
(1)测定准备:在选择制订标准时间的方法之前,应对下述情况进行调查:对象作业的周期、月产量、生产方式、产品加工的连续性、作业标准化程度、作业内容、质量要求、制订时间标准的费用等。当所有的测定方法确定之后,还要选择作为测定对象的操作者,并向他说明测定的有关事项等等。
(2)作业标准化:由于标准时间是在特定条件下确定作业的时间,所以作业必须先进行标准化,然后才能制订其标准时间。
(3)选择测定方法:测定标准时间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要根据使用目的和测定对象的作业性质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
(4)确定宽放率。
(5)实施观测,确定标准作业时间:首先进行观测,求出“观测时间”,再对观测时间加以修正,得出“正常时间”,然后对正常时间加以宽放,得出标准时间。
(6)标准时间的调整:当运用标准时间制订作业计划、编排工序、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加以调整,使之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将标准时间乘以修正系数。第五节工时消耗与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下,为完成产品或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必要时间消耗的标准。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编制计划、合理组织、实行经济责任制度的基础。
为研究劳动定额的构成,必须先了解工时消耗的分类。

一、工时消耗的分类
工时消耗的分类是对工人在整个轮班的工作过程中全部时问消耗的分类研究,其目的是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为制定合理的时间标准提供依据。操作工在整个轮班的全部时间消耗,按其性质分类如下:
单位产品定额时问的计算,与产品的生产类型密切相关。

二、服装生产的劳动定额
在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集体生产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劳动是客观的要求。
1.劳动定额的形式劳动定额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适用不同的生产条件,每个企业可根据其生产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定额。劳动定额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种:
(1)时间定额:指操作工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必要的时间消耗,工时定额是它的最基本的形式。
(2)产量定额:指操作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它与工时定额在数值上互为倒数关系,即单位产品的生产所需时间越少,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就越高。
(3)看管定额:指操作工看管某种作业的数量。
(4)服务定额:指一个或一组操作工固定服务的某种对象的数量。
对服装企业来说,由于内部各个工种和各项工作的性质及特点不同,常常同时采用两种或几种定额。对缝纫工,考虑到工种特点及传统技艺,劳动定额形式以工时定额为主;而对一般单件小批量生产,则采用产量定额。
2.服装生产的劳动定额服装生产虽然已实现了成规模的批量生产,但由于技术特点的要求以及生产结构上的种种原因,目前还是以手工作业为主。
鉴于服装生产的同类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服装生产仍可以制定统一的定额标准。定额带准是企业计划工作的:羲础,是合理按排生产和组织劳动的依据,也是合理组织工资、奖励工作的依据及动员职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手段。为此,我国于1983年制定并频布了全国《服装企业定员、定额试行标准》,经过5年多的贯彻实施,在1988年12月又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在原劳动定员、定额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与补充,又颁布了全国的《服装(鞋帽)企业生产工人劳动规范》(试行本),共列出25个产品的劳动定额,‘其中服装有25个产品。部分服装产品劳动定额标准列于表8—8中。

第六节现场改善与5S活动
一、现场改善的重要性
一个运做良好的企业,不仅要做好生产管理工作,还要做好企业生产、环境的各项整理和改善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减少浪费、提高生产及降低产品不合格品率的重要的基础工程。
(1)机器设备摆放不当,会造成作业流程不顺畅、增加搬运距离、工时虚耗过多。
(2)机器设备保养不良,其使用寿命和加工准确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及产品的品质的;机器故障多,就会减!少开机时间及增加维修成本;不整洁的机器,会使工作人员感觉不舒适,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废品等随意堆放,既浪费资金,又占用空间,使生产现场混乱,降低生产效率。
(4)运料通道不顺畅,致使工作场所不流畅、增加搬运时间、易产生潜在危险。
(5)工具乱摆放,同样会增加找寻时间,影响生产效率;增加人员走动,造成工作场所秩序混乱,工具易损坏、丢失。
(6)工作人员穿着不整或坐姿不当,有碍观瞻,影响作业场所士气;缺乏一致性,不易塑造团结合作精神;不易识别,妨碍沟通协调;坐姿不良易生疲劳,降低效率,增加品质变化的机会;易产生工作场所秩序混乱现象。
因此,要使企业成为一个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具有较好的企业形象的企业,就要重视企业环境的清洁、整顿工作。

二、5S活动法的概念
1.5S的定义5S活动是用来维持环境品质的一种技术。具体地说就是工作场所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及依此对员工的常自律。也叫五常法。其缩写名称“5S”代表5个英文单词,都是s开头,其对应关系及意义如表8—9所示。五常法的思想是:工作场所的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是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高品质服务、杜绝或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力的最根本的要求。五常法是维持全面环境品质的关键工具,也是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
(1)常整理:将工作场所的物品区分为必要与没必要的,将有必要的物品留下来,其他物品的都应清除掉,其目的是可以腾出空问,防止误用、误送,也可使工作场所清爽整齐:
(2)常整顿:把留下来的有必要的物品依照规定位置摆放好,并加以标示。其目的是为了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可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和清除过多和积压物品,形成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
(3)常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亮丽的环境.是稳定产品品质、减!步工业伤害的保证。
(4)常规范:反复不断地坚持常整顿、常整理、常清洁活动,并利用视觉管理来获得并维持规范化活动的条件。这是维持前述3s的保证。
(5)常自律:每位员工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和按规则办事,这样可以培养员工主动精神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2.推行五常法的意义推行五常法对一个企业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可以帮助组织里的每个员工生活更美好,工作更有效率;
(2)可以培养员工形成按规则办事的良好的工作习惯;
(3)可以成为其他品质改善的基础;
(4)可以给外界尤其是顾客以整洁干净的环境,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吸引力。
所以,实施五常法活动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好处,即: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确保准时交货、确保员工安全和保持高昂的士气。

三、5s活动的实施
1.消除意识障碍5S活动法容易做,却不易做彻底或坚持做,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它的认识不够,所以要顺利推行5S活动法,首先要利用宣传、训练的机会消除有关人员意识上的障碍。
2.成立推行组织,设置5S活动委员会建立委员会的意义是负责促进、推进五常法的实施。为实现五常法的目的,最高领导者应参加并担任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决定采取什么措施推动公司实施五常法;制订实施五常法的目的;帮助建立工作小组;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安排五常法资源;尽力提供支持;监督五常法的执行。
3.安排人力和设备资源
4.教育和培训这是实施五常法目的最重要且必要的一步。五常法是改变现场工作人员工作习惯的工具。要改变员工工作习惯,委员会必须为员工提供清楚简洁的有关五常法的知识,所以委员会应制订培训章程,让员工集中了解以下内容:五常法的意义、益处;执行每个常法的原则;导入五常法的技巧及使用的临时工具。
5.制订活动计划公司要指定活动计划时,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1)打算达到什么目标(what)?——目标
(2)为何要设立此目标(why)?——需要
(3)计划何时导入五常法(when)?——时间表
(4)如何达到(how)?——方法
(5)从哪里开始(where)?——范围
(6)何人参与该活动计划(who)?——活动小组
6.实施推行初期,可先选择一个部门做示范,然后逐次推广,活动中要与改善的手法结合,活动成果要标准化。
7.查核利用查核表等进行检查。
8.竞赛拟定竞赛奖励方法。

四、5s活动法实施的技巧
1.红牌标识在5S活动法展开过程中,用红牌作标识是很重要的活动工具之一。运用醒目的“红色”标签标明问题之所在,如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挂红牌的对象可以是材料、产品、机器、文件、档案等。
2.目视管理目视管理是一种既简单又很有效果的管理方法,如公告栏、看板或标示牌等都是使人一看便知的方法,表8—11为目视管理的例子。
3.检查表推行任何活动,除了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表作为行动计划外,推行的过程中,每一个项目均要定期检查,加以控制,透过检查表的定期查核,能得到进展情况,若有偏差,则可随时采取修正措施。检查表的使用有两种,一种是点检用,只记入好、不好的符号;另一种是记录用,记录评定的数据。

五、不同工作场所的活动要点
1.车间
(1)保持机器、工具、地面、墙壁等所有物品及地方清洁、整齐;
(2)地面划线,注明物料摆放位置及行驶路线。
2.仓库
(1)保持仓库、物料、使用工具清洁;
(2)地面划分成不同区并编号,物料根据安放位置及名称编号;
(3)按先进先出、存放时问来计划物料;
(4)经常检查推车等常用工具是否正常;
(5)时时检查安全状况。
3.写字楼办公室
(1)保持干净整洁:包括天花板、地面、墙壁、办公桌、文件框等所有物品及地方要保持干净整洁。
f2)开展“一个最好”运动:开展一个最好运动意味着简化操作和促进管理,避免重复.抛弃不必要的东西。
①统一的一套标号系统.有助于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检查;
②使用一套义具或工具,如常用文具/工具每人至多一套;不常用的大型用具,每个办公室或楼面一套;
③公用的同类或相近物件放在同一地点;
④共享一套文件、一个版本;
⑤仅存一套副本;
⑥当天做完该做的事;
⑦开会或打电话的时间不要太长,力求做到简洁、准确。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