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批发商业经济效益的内容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任何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都有经济效益问题,即存在着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同所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用同样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取得的成果大;则经济效益大;反之,取得的成果小,则经济效益也小。批发商业媒介成的商品交换,不仅要消耗一定量的活劳动,也要消耗、占用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因而也有经济效益的问题。批发商业的经济效益,即批发经营活动中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同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对比关系。由于批发商业媒介成的商品交换,其劳动消耗最终要表现为流通费用,劳动占用要表现为资金占用;同时,实现商品流通的成果,又集中地反映在商品销售和销售收入上。这橇批发商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说是批发商品流通过程中消耗的流通费用、占有的资金同所实现的商品销售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对比关系。讲求经济效益,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量多的成果,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共同的要求,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马克思说:“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①这里所说的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关心,就是关心劳动消耗的节约,关心在一定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生活资料来。这是经济效益的一般内容。
需要指出,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效益的社会属性是不相同的。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下,资本家关心经济效益的目的,“是用最小限度的预付资本生产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①,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在这里,一方面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资本家“事事都要加以盘算”,通常都要盘算能否取得高于平均利润率的经济效益,以力争在竞争中取胜,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中,随着个别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往往伴随着整个社会人力劳动消耗的浪费。与此相反,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企业,关心经济效益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这里,不仅个别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出发,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马克思早就科学地预言,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②这说明,对人类本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能够更好地讲求经济效益。
讲求经济效益,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量多的劳动成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讲求经济效益的意义集中表现在,它是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扩大社会生产的基本条件。因为“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
就批发商业经营活动来讲,讲求经济效益是促进生产发展,满足城乡和不同地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扩大资金积累的重要条件。过去,有人认为,经济效益只存在于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不创造使用价值,不能同劳动消耗对比,因而不存在经济效益问题。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片面观点,是使人们忽视流通领域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思想原因。其实,包括批发商业经营活动在内的整个商品流通领域,不仅存在着经济效益问题,而且由于生产领域的经济效益要经过流通领域才能最终实现,所以包括批发商业在内的流通过程,讲求经济效益的工作搞得好坏,会对生产领域经济效益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社会主义批发商业部门掌握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日每时都有价值亿万元的商品通过批发商业职工的辛勤劳动送到全国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批发商业不讲求经济效益,不注意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使尽可能多的商品实现从生产地向消费地的转移,而是不计盈亏,不注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不关心商品的养护储存,那就会把生产领域取得的经济效益浪费掉。再者,批发商业通常是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第一道流转环节,如果批发商业不讲求经济效益,不管商品是否符合市场需要,而是生产什么一律照收,那也会使不适销对路的商品积压在商业的仓库里,从而造成生产领域取得的经济效益表面上已经实现,但实际上并没有最终实现的虚假现象。可见,批发商业讲求经济效益,不仅决定着生产领域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而且有利于促使生产部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那种只看到生产领域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而忽视包括批发商业在内的流通领域经济效益的重要性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重视经济效益同提高批发商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零售商业服务并通过零售商业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质量是一致的。不能把讲求经济效益同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对立起来。过去,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往往把讲求经济效益作为资产阶级“利润挂帅”,而加以批判,似乎一提讲求经济效益就是“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这种“左”的经济思想的流毒影响,是长期以来妨碍正确地对待讲求经济效益的又一思想原因。其实,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从事革命斗争,必须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各项经济工作包括经营社会主义商业,都必须在满足社会需要中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如果舍此而空谈“革命”,只不过是“革财政厅的命,/,革自己的命。
正确地评价经济效益,是做好讲求经济效益工作的重要内容。就经济效益的一般内容而言,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劳动消耗同所得成果之间的最优比例。在批发商业来说,就是要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实现尽可能多的商品流通量和销售收入。这里必须指出,对于经济效益中的消耗与所得两方面的因素,不能同时提出固定的要求,而应该提出变动的要求,如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同尽量多的商品流通便是一对表明变动量的要求。过去,人们对经济效益的劳动消耗与所得成果这一对因素,常常提出固定的要求,如要求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而事实上,在厂项消耗与所得之间的最优比例方案中,在最小的劳动消耗这个限度内取得的量只会是一定的量,只能是尽可能大的量而不会是最大的量。所以,对于经济效益同时提出最小与最大的要求是办不到的,因而是不确切的。
评价经济效益必须借助于经济指标。通过一定的经济指标来计算、比较、考核、预测和表现经济效益。经济指标的应用范围广泛,形式多种多样。怎样运用经济指标来评价批发商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呢?
首先,评价商业部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借助商品流转额指标。通过商品流转额指标,可反映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从批发商业部门来说,讲求经济效益的基本点是通过商品购销活动,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商品流通,及时满足社会消费需要。把满足消费需要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标准,是我国批发商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地位所决定的。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商品流转额指标来表明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因为批发商业促进符合社会需要的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地把工农业产品送往全国各地,送到消费者手里,就意味着商品流转额的相应扩大和市场消费需要的满足。一般地讲,商品流转额指标反映着一定时期内批发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的成果。
其次,要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表现出在劳动消耗、劳动占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就是说,要运用反映消耗同成果(或所得)两方面关系的经济指标。这类经济指标通常称为经济效益指标。能够比较正确、全面地反映批发商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有劳动效率、流通费用率、资金利用率,利润率。它们可以分别从劳动消耗、劳动占用方面,对批发商业经营活动的成果进行考核。例如,流通费用率是批发商业劳动消耗同商品纯销售额的对比,它表示每一单位商品销售平均所支出的费用。流通费用率低,一般表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节约,经济效益的提高;流通费用率高,即表明经济效益低。
最后,应该根据批发商业经营活动的特点,来确定经济效益指标,力求做到“科学、简要,实用”。
总之,评价、考核批发商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根据批发商业经营活动的特点,既要注意衡量市场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又要注意衡量劳动消耗的节约程度;既要注意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社会的经济效益。所以,不能简单地依靠单项的经济指标,而要在“科学、简要、实用”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形成完整的经济指标体系,以利于推动批发商业在满足需要的同时,‘以较小的流通费用支出、较少的资金占用取得更多的盈利。
第二节批发商品流转额与商品适销对路
批发商品流转额作为衡量批发商业经营活动成果和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经济效益指标,通常用商品购进额和商品销售额表示。商品购进额,系批发商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转售或进行加工而购进商品的货币表现。商品销售额则是批发商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需要而实现的商品流通量的货币表现,它是表示批发商业经营活动成果和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主要指标。一般地讲,商品销售额与经济效益是正比例关系。在批发商业劳动消耗、劳动占用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扩大,经济效益就随之提高,反之,商品销售额减少,经济效益则下降。因而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扩大商品销售。
需要指出,扩大商品销售,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商品适销对路为条件。不能简单地生产什么收购什么,收购什么销售什么。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消费品市场大多属于卖方市场,只要有商品就不愁卖不出去,所以,商品是否适销对路,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商品供应量不断增加,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市场消费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某些商品开始由卖方市场逐步地转向买方市场。随之而来,便产生了必须以满足消费需要为中心,使商品适销对路的要求。
当然,商品适销对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不过,在市场需求发生了新的带有战略性变化的条件下,就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商品适销对路将会愈来愈成为批发商业引导生产发展,扩大商品销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商品适销对路,一定时期内的商品销售额,才能真实地体现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只有商品适销对路,才能在有利于扩大商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批发商业部门、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有人认为,商品适销对路是提高批发商业经济效益的关键。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份,是合乎实际情况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商品适销对路呢了促使商品适销对路,提高批发商业的经济效益,从基本方面讲,应处理好生产同消费之间的关系,使生产发展同流通规模、产供销以及商品购销调存之间协调一致地发展。分别地讲,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要从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使产销关系切实转移到按照需要组织生产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批发商业促进商品生产,·引导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
按照需要组织生产,必须既要看到本地区、当前的市场需要,也要看到全国、今后一定时期的市场需要。为此,就要充分发挥批发商业联系面广,市场信息灵敏的特点,搞好市场调查、市场预测,以便能为生产部门提供发展方向。按需组织生产,还应该把当前利益与今后利益结合起来,把部门、企业的经济效益同社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只要人民需要,商业毛利(商业进销差价)小的商品,也应当安排生产,组织收购,反之,人民需要发生变化,即便是商业毛利大的商品,也应当限制生产、调整生产方向,力求避免“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不正常现象,避免降低社会经济效益。
(二)要加强产销计划衔接,安排好主要商品的供、产、销平衡,发挥计划经济的主体作用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为了使商品适销对路,扩大经济效益,在收购管理上,属于统购统销、计划收购、派购的商品,在数量上应服从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完成国家计划,至于花色品种规格则要根据市场需要,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计划衔接平衡,属于订购的商品,则要根据国家下达的指导性计划指标,由产销双方按季度衔接商品数量以及花色品种规格;属于选购、议购的商品,可以由产销双方按季度定期衔接,也可以非定期的协商具体商品数量、花色、品种和不同的规格。
组织计划衔接的基本方法是签订合同(或上签协议、下订合同),通过签订合同落实双方任务,明确各自的物质责任。对合同的管理,主要是要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只有认真执行合同,作为产销计划衔接的基本方法——合同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对合同的执行,要采取实物履约原则①,不能让那种不讲信用的单位在经济上得到好处。
总之,分别不同商品、不同收购方式进行管理,有利于在加强计划管理的同时,按照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商品的花色、品种、规格和数量,因而对完成国家计划,实现商品适销对路,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都是有好处的。
(三)加强商品质量监督,促使生产部门提高产品质量,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①实物履约原则,系指由于合同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交付违约金;如果由于违约产生的损失超过违约金额,还应赔偿、补偿违约金不足部分,当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时,应继续暖行。采取实物履约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合同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合同的一个显著特征。
商品质量监督应坚持按统一标准检验商品质量。不能当商品“少了孓的时候,人为地放宽验收标准;商品“多了”的时候,又过于挑剔。时松时紧地检验接受商品的质量,是对国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也不利于提高批发商业部门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检验商品质量要以产品出厂时的数量点收、质量验收为中心,抓好产品出厂前、出厂后的质量监督。产品出厂前的质量监督,系指结合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它包括了解产品原材料的质量、提供国内外先进样品、帮助组织原材料供应、沟通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等等。开展这些方面的监督与服务活动,是发挥批发商业促使、支持生产部门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
产品出厂后的质量监督,系指结合流通过程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如通过各种商品的销售途径了解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要求,听取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反映,其中包括对商品品质、形状、单位重量、花色等不同方面的反映和要求,定期分析、检查库存商品结构、商品质量等。对于产品质量的监督,人们往往容易只注意加强产品接受过程中的数量点收或质量验收,而忽视产品出厂后的质量监督。其实,重视产品出厂后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购买者对商品质量的反映、要求并把这类市场信息及时地反馈给生产部门,是推动生产部门按需生产,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
(四)坚持计划分配与自由选购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从商品供应方面,促使商品适销对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般地讲,对于计划商品,数量上按计划分配,但花色、品种、规格上宜自由选购,非计划商品(除了某些供不应求又与国计民生关系比较重要的少数商品应作合理的分配外),花色、品种、规格以及数量等都宜自由选购。
为了使商品计划分配与自由选购有效地结合起来,长期以来,我们采取供应会议、补货会议、物资交流会等供应方式分配供应计划商品,调剂交流计划外商品。供应会议是商品的主要供应方式。我们利用每年定期召开的全国和地方各级供应会议,一方面采取自上而下的分配与自下而上的选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分配供应计划商品、专业平衡商品;另一方面组织三类商品的交流。实践证明,这样做,对于促使计划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适销对路都起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供应会议的供应方式有了新的内容,开始由过去按行业召开的综合性供应会议,逐步地向按单类商品召开的专业性供应会议方向发展。商品专业性供应会议一般适宜由主要产地批发商业部门组织,这样,参加供应会议的单位面比较广,具体要货单位可以同生产部门直接见面,从而更加籂g于促使商品适销对路,扩大流通,提高经济效益。
(五)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的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批发商业企业的商品购销活动是为了满足市场消费需要,并在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要的过程中扩大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因而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同社会的经济效益在通常情况下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商品存在着价格与价值背离,有价高利大商品与价低利小商品的差别,所以也存在着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不一致的矛盾。例如,从企业、部门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往往容易着眼于增产(或经营)价高利大商品,不愿意生产(或经营)价低利小商品。但是,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价高利大商品与价低利小商品应该相适应地发展,不适当地扩大价高利大商品或压缩价低利小商品的生产,都会导致产销脱节,降低经济效益:所以,当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同社会的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该使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服从于社会的经济效益。
问题在于,从批发商业的经营活动讲,应该以什么为依据来衡量鉴别哪些商品的购销污动符合社会经济效益,哪些商品的购销活动不符合社会经济效益呢?关键要看商品是否适销对路,或者说必须以商品是否适应社会的最终消费需要为条件。要把批发商业的经营活动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就必须把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同社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并服从社会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批发商业劳动与劳动效率
批发商业劳动是实现商品流通从而使社会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的必要劳动。批发商业的劳动效率则是批发商业职工的劳动消耗同实现的商品销售额(或购进额)之间的对比,它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每个批发商业职工的销售额(或购进额)。在单位时间内销售或购进的商品多,劳动效率就高;在单位时间内销售或购进的商品少产劳动效率就低。提高劳动效率意味着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并且由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就相对地节约了物化劳动,因而提高劳动效率是扩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我国人民正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鼓舞下,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必然要求商品流通也相应地发展,或者说要求包括商业、饮食、服务业在内的整个商品流通过程同农业、轻重工业协调一致地发展。发展商业,从劳动方面讲,取决于增加劳动总量和提高劳动效率。当前,就我国商业的实际情况看,不仅劳动效率要提高,劳动总量也必须迅速扩大。
本来,在市场商品流通过程中,商业人员同商品流通量存在着按比例发展的关系,而保持两者之间相适应地发展是商品流通正常运转的条件。可是,长期以来,虽然我们的市场商品流通量逐年扩大,但商业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或者说商业劳动总量基本上没有扩大。
就批发商业来讲,不仅人员的总数量不足,在各类人员构成中,业务、专业管理人员更加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为什么会出现商业人员同商品购销活动如此不相适应,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产生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可以例举许多,但或多或少都同我们的经济工作中存在着“重生产、轻消费”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的轻视商业劳动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这类“左”的经济指导思想长期存在,致使增加商业人员、扩大商业网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在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中排不上队、挂不上号。商业基本建设投资只占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零点几,批发商业部门的仓库网点远远不能适应商品储存增加的需要。因而习惯的做法是尽量把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业的人员转移到工农业生产中去,叫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增加生产,而很少考虑要发展生产必须相适应地发展商品流通,充实商业人员。
诚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般地讲,工农业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商业劳动则是促成价值形态变化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因而,要扩大社会再生产,大力地增强工农业生产劳动,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能由此而得出结论,商业人员愈少愈好,愈少愈有利于增加生产。如果少到。割爱。自身必不可少的经济活动的程度,象前面提到的例证那样有事没人傲,那就不再是扩大生产的条件,而成为扩大生产的阻力了。实践已经证明,由批发商业媒介成的商品流通过程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创造价值的工农业生产劳动,离不开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更何况商业劳动并非都不创造价值,其中同商品运输、保管、分类、包装、加工等商品实体运动有关的劳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其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也是增大商品价值的。而这一部分劳动,相对零售商业而言,在批发商业的购销调存活动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所以,把增加包括批发商业在内的商业人员同发展生产对立起来,显然是不正确的。
在增加批发商业劳动总量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提高劳动效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讲,劳动效率的提高始终是改善批发商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
批发商业的劳动效率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有的属于市场商品来源,商品购买力动向,商品价格等企业外部经济条件的变化,也有的与劳动组织管理状况,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劳动态度,物质技术设备条件等企业内部条件的状况有关,因此,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不过,根据批发商业劳动的特点,一般讲来,主要是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一是实行科学的劳动管理。这两方面的工作有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高,有利于实行科学的劳动管理,而实行科学的劳动管理又有利于职工合理利用劳动时间,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就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来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把职工的内在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批发商业职工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劳动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先进、中间和后进的差别。因而,调动职工的内在积极因素,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激发职工搞活市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光荣感;提高职工满足消费,促进生产的责任感;促进职工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紧迫感,充分发挥精神鼓励的作用。其次要抓好物质鼓励工作,把职工的远大目标、工作贡献同得到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质鼓励的作用。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导下,自从批发商业企业恢复实行利润留成和个人物质奖励制度以来,职工个人的和企业的物质利益开始同贡献多少挂起钩来。这对于长期以来,不论企业或个人千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是个进步。当然,要发挥物质鼓励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还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比如,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制度以后,把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从物质利益上进一步结合起来,使企业增强了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但同时也出现了企业同企业之间在经济收益上苦乐不均的矛盾。应该说,企业在平等的经济地位基础上,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是件好事,要允许这种不平衡的存在,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问题在于,当前企业的经济收益是通过利润分成体现的。而企业利润的大小,又主要受价格、税率等企业外部因素影响,不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努力的程度。有的企业经营的商品价高利大,获利便多;有的企业经营的商品价低利微,得利就少。有的企业经营的商品如手表,利大于税,有的企业经营的商品如糖,烟、酒,税大于利。由于价格、税率等原因,使企业获利大小的差别很大。再加上由于国民经济正处于调整过程中,有些生产企业基于原材料、动力等原因还不能正常生产,从而也不能保持市场的正常供应。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一刀切”,实行同样的利润分成办法,那是不公正的。今后,应该在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通过逐步地调整价格、税率或者改革税利等途径,使经营各类商品的企业利润水平大体一致,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收益差别,能突出地体现在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上,使个人的经济收益能更好地体现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的原则。
再如,自从把企业完成计划同企业的物质利益联系起来以后,出现了企业不愿意主动地承担计划任务,编报计划往往偏低,上下不是一股劲的现象。当然,过去就存在这类矛盾,但不突出。实行利润分成和奖励办法以后,矛盾便进一步明显地暴露出来。有的地区计划任务指标分配不下去,有的企业为了控制计划基数(因为我们的计划是以企业年度计划实际完成为基础按比例下达的),年底不愿意进货,或不愿销售紧缺的民用商品,甚至对可以挽回的损失也不努力挽回,以便争取下一年度多拿超额利润、超额奖。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不利于引导企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多做贡献,并且也会导致企业之间新的苦乐不均。根据有的地区的经验,可以实行确定合理基数、固定增长比例、一定几年的办法。所谓合理基数系指按上年计划加实际除二,或前三年实际相加除三的方法订出的基数。固定增长比例系指参照计划年度市场销售额增长的幅度,确定计划年度的增长比例,这个比例一定几年,如三年不变。这样做有利于避免鞭打快牛、挫伤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发扬我们党历来提倡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能以压低编报计划指标作为牟取物质利益的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也是改善商业经营责任制的内容。
调动批发商业职工内在的积极因素的另一方面,是实行科学的劳动管理(国外称作人事管理)。一般讲来,批发商业企业实行科学的劳动管理,主要是搞好劳动分工与协作,建立必要的工作责任制和逐步实行劳动定额管理。
首先,抓好劳动分工与协作。劳动分工与协作是对共同劳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凡是存在着共同劳动的地方,就存在着劳动分工与协作。历史上的劳动分工,是由把领导工作从一般工作中分离出来而开始的。随后,便是领导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的劳动分工划细。劳动分工划细的程度,取决于企业的规模、经营范围、工作性质特点等条件,并要以提高劳动效率,扩大经济效益为原则。一般地阱,批发商业企业的劳动分工,可以划分成职能部门、行政事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三部分。在企业行政领导人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职能部门是企业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行政领导人指挥企业经营活动的参谋机构,一般包括计划统计、财务会计、物价等机构。为了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作用,各职能机构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对企业业务机构的有关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行政事务部门是为企业业务经营服务的部门,一般包括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安全保卫、房屋维修、生活福利等机构。行政事务部门也是企业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但它不直接参与企业有关业务经营活动的指导。
业务部门是直接承担组织企业业务活动的部门,包括承办商品购进、销售、调拨、检验、储存等业务活动。批发商业企业的业务活动比较复杂,一般都设有几个业务机构,因而需要正确地处理业务机构之间的劳动分工与协作。批发商业企业的业务机构,有的按商品经营范围分工,如设置经营不同商品的专业商品科,由各商品科负责有关商品的收购、销售、调拨、储存等业务活动。业务机构的设置,按商品经营范围分工,好处是商品经营专业化,有利于掌握有关商品的市场供求变化,。在商品购销业务活动中产生的矛盾,也便于在业务机构内部及时处理,避免矛盾上交企业。当然,业务机构的设置,按经营商品分工也有缺点,主要是容易掩盖商品购进同商品销售之间相互制约的矛盾,不利于企业及时发现、解决商品积压或脱销。有的批发企业的业务机构,按业务活动的过程分工设置,如设置进货科、供应科、商品检验科、储运科等机构,分别负责承办有关业务。按照业务活动的过程分工设置业务机构,好处是企业可以通过商品购销之间的相互制约,及时发现市场商品供求变化的新动向,缺点是不利于商品购进、销售、储存、运输等各业务环节之间的密切衔接,矛盾易于上交到企业。
由于按照商品经营分工,或按照业务活动过程分工来设置企业业务机构,各有长处和短处,为了扬长避短,最好能把两种分工形式结合起来。事实上,不少批发商业企业的业务机构,都是在商品经营分工的基础上结合业务过程分工建立起来的,很少采取单一的劳动分工模式。
批发商业企业的劳动分工,除了有横的关系外,还有纵的关系即企业内部管理环节之间的分工。企业内部管理环节的层次,主要取决于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经营规模和经营活动特点。一般地讲,处于产地和中转地的批发企业;大多实行企业、专业科两级管理,处于消费地的批发企业,经营日用生活资料的企业,实行公司、批发部两级管理,而经营生产资料的企业,大多实行批发商店一级管理。
以上所述的批发企业的劳动分工主要体现在机构设置方面,至于人员的劳动分工,则在很大程度上受机构设置分工的影响,因而这里不再赘述。
劳动分工离不开协作。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劳动协作,协调各部分、各劳动者的活动,是加速商品流转,提高劳动效率,扩大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只有分工没有协作等于分家。所以,要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劳动协作,就必须建立工作责任制,把分工劳动同协作劳动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发挥分工劳动和协作劳动的优越性。
其次;建立工作责任制。企业建立工作责任制主要是把行使的职权同承担的责任统一起来,做到职责明确,责任清楚,行动一致。
企业建立的工作责任制,核心是建立经理的责任制。企业的经理是企业主要行政领导者,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负有全面责任。为此,要建立起以经理为首的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以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行动,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然的话,就会使企业陷于相互抵制的多头领导,或者陷于无人负责的分裂状态之中。
企业只建立经理的责任制还不行,要把企业组建成为一个行动协调一致的、战斗集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办,还必须相应地建立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责任制和个人岗位责任制。部门责任制主要是确定职能科室的责任制,明确职能科室领导人的职权范围和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经营活动应负有的责任。个人岗位责任制主要是明确不同工作岗位的个人职责。通过确定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制和个人岗位责任制,使企业上下左右之间的劳动分工与协作关系层层落实,环环扣紧。
最后,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指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应达到的工作数量与质量的标准。确定劳动定额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客观上存在着劳动差别,并且要求对这种差别进行衡量,以利于推动先进、鞭策后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忽视人们的劳动差别,只热衷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郑重态度。用这种态度去指导经济建设,必然会挫伤先进,;保护落后。三十多年来,市场商品流通量逐年扩大,可是我们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劳动定额制度。这种状况,固然同商业劳动定额受客观因素影响大,不易搞得准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受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这类老框框的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管理,而定额是管理的基础。所以,把合理制定包括劳动定额在内的各项工作定额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议程上,便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了。
商业经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劳动定额的指标也应多种多样。例如,批发企业购销业务人员的劳动定额可以用销货额(进货额)表示,也可以辅之以开列凭单的数量表示;仓储保管人员的劳动定额,可以按仓库容积表示,或者按商品储存吨位表示;搬运人员的劳动定额,可以按吨位表示,也可以按包装件数表示。这样做,便于反映不同工作特点的要求。
制定劳动定额要科学,这就是尽量符合实际,指标力求以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为原则。如果指标定得过高或过低,都将会失去推动工作的作用。制定劳动定额的步骤要从粗到细,先宽后严,逐步提高,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应放任自流。
第四节批发商业资金与资金使用效率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由商业媒介成的商品交换,是借助干货币来实现的。所以,批发商业企业组织商品购销调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批发商业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
批发商业的资金运动,分别表现为流动资金形态和固定资金形态。流动资金是流动资产的货币表现,它包括商品资金、非商品定额资金和结算资金。固定资金是房屋、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同一般商品不同,固定资产不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对象,它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为商品购销调存业务经营活动和职工生活服务,并保持其实物形态。
至于资金使用效率,则是从资金占用角度考察批发商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的。
批发商业占用的资金额,取决于商品流通额。一般地讲,商品流通额扩大,资金的需要额便会随之增加;反之,资金需要额就会减少。当然,这并不是说商业资金占用额同商品流通额之间的量的变化是等比例的。通过改善批发企业的经营管理,合理运用资金,加强经济核算,有可能使资金增长的比例,少于商品流通额增长的比例。而这正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因为在资金占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的商品流通额愈多,经济效益愈大,实现的流通额愈少,经济效益就愈小。
或者反过来说,商品流通额不变,占用的资金愈小经济效益愈大,占用的资金愈多经济效益愈小。我们应该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力争用尽量少的资金实现尽量多的商品流通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考核。考核应当是全面的,力求反映出资金运动的主要过程。为此,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合理确定考核资金使用效率的基本指标。
考核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指标:
(1)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流动资金是企业资金的主要部分。它直接参加商品流转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断地循环运动、变化形态。流动资金的循环运动,依次经过两个阶段: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G—W),再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W—c‘)。流动资金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便是流动资金的周转。
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是用流动资金周转率来表示的。它表明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周转的次数,或每周转一次所需的天数。流动资金周转率足衡量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标准。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金周转的次数多或周转一次所需的天数少,说明资金周转的速度快,相反,则说明资金周转的速度慢。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同流动资金占用量成反比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是批发商业改善经营状况,节约资金,以尽量少的资金实现尽量多的商品流通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确定流动资金周转率,要以商品纯销售额和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依据。
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金平均占用的额度,它一般采用期初占用额加期末占用额被二除的方法求得。运用这个方法确定月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时,以月初占用额与月末占用额之和被二除;确定季度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以月度平均占用额之和被三除;确定年度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以季度平均占用额之和被四除。在实践中,为了计算准确,年度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一般宜以月度平均占用额为基础来确定。
(2)每百元商品销售额(购进额)占用的流动资金额。每百元商品销售额占用的流动资金额,系流动资金占用额同商品销售额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是农产品采购企业则应是流动资金占用额同商品购进额之间的对比关系。通过这项指标来表明在商品购销业务活动中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批发商业的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占用的绝对额会因商品销售额或购进额的扩大而增加,但流动资金的相对额则会下降。同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商品流通额总是不断扩大的。所以,每百元商品销售额或购进额占用的流动资金额有下降的可能性,这是个总的发展趋势。但是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包括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大力加强经济核算。建国以来,我国市场商品流通占用的资金愈来愈多,不仅流动资金的绝对额因商品流转额的扩大而增加,流动资金占用的相对额也在上升。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急需资金,所以,通过改善商业经济管理,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能,合理节约流动资金,不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商业,还是满足各方面对建设资金的迫切需要,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3)每百元商品销售额(购进额)占用的固定资金额。每百元商品销售额(购进额)占用的固定资金额,系固定资金占用额同商品销售额(购进额)之间的对比关系。这项指标表示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益。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重视不够。在实践中,批发商业企业分析研究这类经济指标。这同我们多年实行的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并无偿使用的做法有关。由于实行这种带有供给制性质的办法,企业占用的固定资金,不管是属于库房、办公房屋、营业设备等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新建、购置;还是属于职工宿舍、俱乐部、食堂等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恢复,都同企业的经营成果不发生直接联系。因而,不利于调动企业关心节约使用固定资金的积极性。甚至可以说,往往促使企业形成固定资产愈多愈好的心理,鼓励其盲目增加、千方百计地争取并不急需的固定资产。这是一方面的原因。除此而外,同商业资金中固定资金少(一般占10—20%),因而不被重视也有一定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商业现代化的发展,商业的固定资产必然耍增加。商业固定资金的绝对额,会由于市场商品购销额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对额也将因商业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化而扩大。同时,固定资产也将由无偿占用逐步改为有偿占用。所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必将进一步为人们所重视。
(4)资金利用率。资金利用率系指包括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在内的全部资金占用额同商品销售(购进)额之间的对比关系,它表明在商品购销业务活动中整个资金的使用效益。
资金利用率指标可以起到全面反映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人们普遍注意流动资金的情况下,促使其重视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能。
(二)商品资金周转。
批发商业资金在从货币到商品、由商品到货币不断循环运动中,交替表现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但主要表现为实物形态。因此,在流动资金和包括流动资金在内的整个资金中,商品资金占主要部分。前面提到的加速资金周转,实际上主要是加速商品资金的周转。这里需要指出,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储存,绝大部分(例如占85%)体现在批发商业环节,只有一小部分(大致占15%)停留在零售商业环节。所以,合理加速批发商业企业的商品资金周转,对于加速整个商品流通的商品资金周转,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加速商品资金周转了肩负着活跃工业同农业之间、地区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重任的批发商业企业,加速商品资金周转要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必须在服务于自己所承担的具体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基于这条原则的要求,可以把批发企业划分成农产品采购企业、工业品集中产地和中转地批发企业、消费地批发企业等三种类型,实行不同的商品资金管理。
(1)农产品采购企业的商品资金。农产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资,季节性强,而且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主要农产品,大多是生产和生活的急需物资。因而,承担农产品采购任务的农产品采购企业的商品资金,一般地讲不宜规定限额,而应该根据收购计划充分供应资金,其中包括充分供应超计划收购的一、二类商品所需的商品资金,以利手将可能收购上来的一、二类商品及时地收购上来,满足供应和储存需要。至于三类农产品宜按收购计划组织供应资金。如果需要超计划收购,则要根据调整计划的审定程序,安排资金。为了便于基层采购供应机构运用商品资兮,对于非独立经济核算制的收购单位,可以核定一定数量的业务周转金。核定业务周转金要适应不同农产品的季节收购需要。至于主要承担农产品中转、储备任务的企业,应按商品储存计划的需要,安排资金。不论在收购一、二类农产品或三类农产品的过程中,也不论农产品采购部门的基层收购单位或中转、储存企业:都必须加强商品库存管理,缩短商品在途时间,节约使用资金。
(2)工业品集中产地和中转地批发企业的商品资金。工业品集中产地和中转地批发企业通常称为工业品一级站和二级站。工业品一级站和二级站经营的商品种类复杂,而且是工业品商品流通中“蓄水池”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它们所需要的商品资金,要以保证完成国家进货计划任务为原则,同时,通过实行商品分类计划管理来提高商品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行商品分类计划管理,主要是把企业经营的商品划分成若干类别,按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以利于加强商品资金的计划管理。这里,重要的问题在于正确划分商品类别。商品类别划分的标准一般根据供求情况和受供求情况所制约的分配供应政策而定。比如,有的批发企业将经营的商品划分成:供不应求的商品;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供过于求的商品;以及冷背呆滞商品等不同类别。这样划分是立足于商品销售,根据需要安排生产,使商品库存结构达到合理。对供不应求的商品,充分满足资金需要,争取货源,扩大收购。对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按计划供应资金,积极收购,积极推销。对供过于求的商品,其中属于有销售前途,或宜于长期保管的,要大力组织推销,保持必要的收购水平;属于没有销售前途,或不宜长期保管的,应减少收购。对冷背呆滞商品,应在停止收购的同时,力促生产单位转产、改产。当然,对于供过于求或冷背呆滞的商品,采取的经营措施,必须持慎重态度。不能从一时一地的情况出发,而要从全局的未来发展考虑,来预测判定商品是否供过于求或冷背呆滞。防止出现一时喊多,一时喊少的倾向,以及此地积压,彼地脱销的情况。
(3)消费地批发企业的商品资金。工业品消费地批发企业通常称做工业品三级批发商店。这类批发企业直接向零售企业供应商品,销售对象和销售地区都相对稳定,基本上不承担商品储存任务,故宜实行商品资金定额管理。对企业的商品资金实行定额管理,首先要正确地制定商品定额,然后以商品定额为基础制定商品资金定额,以此作为企业商品资金使用的额度。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促使数量众多的三级批发商店加强经营活动的计划性,减少盲目性;能够在保证企业资金正常周转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合理节约资金。
制定商品定额要调查研究企业经营活动范围,消费者需求变化,货源供应情况和商品周转速度等因素,并要求财产底数清楚,如帐实相符、帐面价格同现行价格相符等。具体地讲,商品定额的大小,取决于商品销售额和商品周转速度。因为,商品销售额的大小同所需商品资金的多少成正比,商品周转速度的快慢同所需商品资金的多少成反比。
企业以天数表示的商品周转速度,每千周转期包括商品从购进时起到销售出去为止的全部时间,其中如有:商品在途时间,对商品进行分装整理的供应前准备时间,保险机动时间,进货间隔时间等。这些商品流转过程,受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分别正确确定不同流转过程所需的时间,是制定商品和商品资金定额的主要内容。
制定商品定额的根据是商品平均定额。
最低定额是商品周转一次所必需的商品在途天数、商品分装
等供应前准备天数、保险机动天数等等之和与平均日销售额之
积①。最高定额等于最低定额与进货间隔天数乘平均日销售额之
和,它是在企业进货的当天形成的。
商品平均定额是制定商品资金定额的基础,即以各类(种)
商品的平均定额乘以该类(种)商品的购进单价便是该类(种)商品资金定额,整个企业的商品资金定额,则是不同类(种)商品资金定额之和。
这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在实践中为了简化繁杂的计算过程,一般对主要商品按品种计算,次要商品按大类计算,其余品类繁多的小商品,不分品种按总金额计算。
有的批发企业,如因购销对象不稳定等原因,不宜采取按商
品定额制定商品资金定额的办法,也可以按报告期商品周转实绩
推.算计划期商品周转期,再乘以计划期各类(种)商品平均日销
售额(进价),依此来确定商品资金定额。
根据上述要求确定的商品资金,总的说来,可以保持平均定额水平,但由于商品销售季节性强,淡旺季对商品资金需要差异较大,为了适应企业经营活动这种经常变化的需要,防止由于资金不足而影响商品流转的正常进行,可以参阅历史上资金在不同销售季节占用变化的特点,确定淡旺季资金占用上下摆动的幅度,以利于企业合理安排淡旺季市场所需的资金。
在国外的有些工商企业,对商品库存采取ABC库存分类管理方法,借以提高商品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是把库存品划分为A、B、C三级,按级别实行分级管理。
企业的库存品,有的品种数量不大,但单价高、占用资金多,有的品种繁多,数量大,但占用资金少。基于这种情况,分级标准是以单个库存品种占用的资金量为基础,按照库存品占库存资金累积百分数①和相关品种数占库存品种累积百分数来区,分等级的。属于A级的库存品,一般累积占用资金占库存资金60—709《,相关品种累积大致占整个库存品种6—1096,属于B级的库存品,累积占用资金大致占库存资金的2096左右,相关品种累积一般占整个库存品种20—309《;属于c级的库存品,累积占用资金一般占1096以下,相关品种累积大致占整个库存品种60一?0》6。
将库存品划分成ABC三个级别,是为了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控制方法,提高库存品管理的经济效益。例如,对A级库存品的管理要求是严密控制,详细计算库存量,经常检查库存情况;保持较低的安全库存量。对B级库存品的管理要求是一般控制,根据过去记录计算库存量,偶尔检查库存情况,保持较多的安全库存量。对c级库存品的管理要求是稍有控制,不计算库存量,低了就进,不检查库存情况,保持大量的安全库存量。从这里不难看出,ABC库存分类管理法,重点是放在管好占用库存商品资金多的少数品种上的,提出的要求也都围绕着加速商品资金周转,主要是要加速A级商品的资金周转。要求本身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情况,但商品库存管理划分等级,区别对待,抓好重点等管理办法,还是可借鉴的。
为了提高库存品管理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开展保本分析。一切经济活动都有消耗与所得,因而都有盈亏点。就商品储存来讲,保本分析就是找出库存品储存时间的盈亏点。通过保本分析,一方面能掌握库存品储存时间的经济界限,即掌握商品储存多长时间才能保证不亏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库存品在一定时期内需要销售出多少才能抵偿因储存而付出的费用。例如:如果商业收购每百米中长纤维占压资金为360元,存放一年需支付利息、仓储费用30元,而批发商业销售每百米中长纤维的毛利也只有30元,这样,库存一年以后出售就要亏本,也可以说需要一年销售一百米的中长纤维,才可能用销售的毛利收入抵补占压资金等费用支出,才会不亏不盈。这说明,搞好库存品保本分析,对批发商业有效地使用商品资金是有一定好处的。
库存品保本分析的方法,主要分为保本期计算和保本额计算两种计算方法。
就是说,该商品储存325天是保本的最高经济界限。
有时对长期储存的库存品需要计算保本额,借以掌握在一定时期内必须销售多少商品才能抵补费用支出,不会亏本。
以上都是有关商品资金的管理。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除了必须重点抓好商品资金周转,还应该加强包装物,物料用品、家具用具、待摊费用等非商品定额资金的管理。至于管理的内容与要求,这里不再一一赘述。第五节批发商业流通费用与流通费用率
批发商业媒介成的商品交换必然要有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其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便是流通费用。批发商业的流通费用同整个商业的流通费用一样,是由下列几部分所组成的:
(1)职工的工资、福利费;
(2)支付给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劳务报酬,如运杂费、水电费等支出;
(3)商品储存、运输和购销活动中发生的物质损耗;
(4)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物质资料消耗,如固定资产折旧,家具用具摊销、包装物料损耗;
(6)因信贷而支付给银行部门的利息。
上述几部分费用,就其经济实质来讲,有的是属于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有的是属于同商品的价值形态转化有关的费用。
属于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也称追加费用,它主要包括商品的运输,保管、挑选、加工、包装等费用。投入这类经营活动的劳动消耗,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其费用支出追加到商品价值之中,并随着商品价值的增大而得到补偿。这是因为,商品的运输、保管、挑选、加工、包装等劳动过程,具备着直接组织商品实体转移,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商品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在流通领域内得以继续完成。正如马克思所说,“因为这些费用不属于生产领域,所以算作流通费用”①,但是这种费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加入商品价值,因此使商品变贵。"②需要指出,并不是一切追加的费用支出都会增大商品价值。如果超出社会必要的支出,那就不再是商品价值的追加要素,而成为社会纯收入的损失了。
属于同商品的价值形态转化有关的费用,也称销售费用,它包括商品的买与卖、管理、核算、监督等方面的费用。销售费用支出,同生产过程无关,只是因商品由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即由商品形态到货币形态,由货币形态到商品形态的转化而引起的,因而其劳动消耗,不增大商品价值。销售费用是纯粹流通费用,其支出从社会纯收入中得到补偿。
不论是追加费用或者销售费用,作为流通费用的支出,都是劳动的消耗。所以,不断地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流通费用水平,应该是扩大批发商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内容。
反映流通费用支出的指标有流通费用总额和流通费用率。
流通费用总额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总和,其中包括运杂费、保管费、包装费、商品损耗。手续费、利息、·工资、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简易建筑费、家具用具摊销等项目。流通费用总额表明费用支出的绝对额的大小。企业应该按收付实现制原则来计算流通费用发生额,即凡是在本期内支出的费用,都要列入本期流通费用总额之内。
考察企业的流通费用支出是否合理,不但要分析流通费用的绝对额即总额,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相对额即流通费用率。因为在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活动特点不同从而费用支出额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费用总额或绝对额不能表明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营成果的大小。只有把流通费用总额同商品流转活动联系起来考察,运用流通费用率指标,才能正确地评价企业的工作质量。
流通费用率是流通费用总额同商品纯销售额之间的对比关系,它表示流通费用额占商品纯销售额的百分比,或者说表明平均每销售一百元商品所支出的费用。流通费用率通常也称流通费用水平。由于流通费用率指标便于把费用支出同商业的经营活动状况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所以是评价批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同劳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利润率等经济效益指标,相互补充,全面、系统地反映着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
为了反映一定时期内流通费用率的变化,还可以运用流通费用升降程度和流通费用升降速度指标。
流通费用升降程度是反映两个不同时期的费用水平,如本期的流通费用率同上期的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变动差数。
批发商业企业的流通费用率,受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概括起来讲,来自生产方面的主要有,由于生产力布局的变化而引起的商品产销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生产地同消费地愈接近,愈有利于节约流通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商品资源的规棱、构成同市场需要相适应的程度,两者相适应,市场商品流通就会顺畅地发展,从而流通费用水平也会下降;产品的质量与包装条件、包装规格,产品质量与包装愈是符合零售企业购进和个人消费需求,就愈有利于减少中间停留于批发商品流转过程中的储存与商品分装整理的时间。来自于交通运输方面的因素,主要是交通运输线路、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们的工作质量。交通运输线路多,铁路,水路、公路等不同运输工具配合得好,就会给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创造有利的条件。来自于物价和商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商品流转额的大小、商品种类构成的变化;商品价格水平及其构成的变化,商品流转环节的多少;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物质技术基础的状况,职工劳动效率的高低,等等。
由于流通费用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而降低流通费用率的途径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当然,多方面不等于面面俱到,而要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比较明显的降低流通费用率的效果。
建国以来,我国的商业流通费用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有所下降的,但中间也有过反复。现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影响流通费用率下降的弊病。有些地区和单位,一些不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一面大量积压,一面又在继续不断地生产和不断地收购,致使不合理的商品库存愈来愈大。辽宁省某个经营五金交电的批发企业,库存商品106百万元,积压的商品竟占49》6,贵州省商业库存中有问题商品占20%。
上述弊病的出现,首先同生产目的不明确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在片面强调产值、产量的增长速度的思想指导下,企业只管完成上级安排的计划,不注意研究市场需要变化,改进商品质量,这就不能不产生大量不符合需要的商品积存在仓库里。其次,同按照行政区划和行政层次组织商品流通有密切关系。这样做的结果,不单造成流转环节多,商品在途时间长;而且容易出现划地为牢、相互封锁,产生同一商品此地积压、彼地脱销的矛盾。
就批发商业部门来讲,为了合理节约流通费用支出,降低流通费用水平,应结合本身商品流转额大、商品运输量大、商品储存量大、流动资金占用量大等经营活动特点,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有计划地加强商品购销业务,扩大商品流转。一般地讲,随着商品流转额的扩大,每百元商品销售(购进)支出的流通费用额会下降。因为流通费用中的直接费用,如运杂费、包装费、保管费等在商品流转额扩大的情况下,其费用支出的绝对额固然会增加,但费用支出的相对额则会相对稳定或下降,流通费用中的间接费用,如工资、办公费、修理费、家具用具摊销等,其费用支出的绝对额比较稳定,而费用支出的相对额将随着商品流转额的扩大而下降。所以,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商品流转是不断降低流通费用水平的重要途径。
扩大商品流转要切实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防止盲目采购,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全国城乡、地区市场,要大力抓好销售,通过开展销售促进生产,适应城乡、地区居民需要,使全国市场活跃起来。
其次,要组织好商品的合理运输。进入流通领域的大部分商品,都要经过批发商业企业组织转运到全国各地。组织好商品合理运输,能使商品的空间运动加快,缩短商品空间转移的时间。这就是说,组织好商品合理运输,可以节约运费,以及节约和缩短商品空间转移有关的其他费用支出(如商品运输中的物质损耗、在途商品资金占用等)。所以,抓好商品合理运输对于降低批发商业企业的流通费用水平和整个商业部门的流通费用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组织奸商品的合理运输,必须坚持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防止因按行政区划运送商品而易于产生的商品相向、迂回,过远等增加运输总里程的不合理运输。同时,也要力求改变按行政层次层层设库的做法,减少商品中间出入库环节,扩大直达运输。
再次,抓好仓储管理,提高仓储的科学管理水平。许多商品在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批发商业的仓储环节,进行储存。所以,不断改进仓储管理,是节约批发商业和整个商业部门的流通费用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改进批发商业的仓储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定额管理。如根据仓库的分布和业务经营特点,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健全以岗位为中心的责任制,加强商品养护,提高商品出入库的效率,消灭事故损失,力争降低商品定额损耗,建立切实可行的定额制度,提高仓库面积的使用率,等等。另一方面要逐步实行仓库劳动技术改革,提高商品堆码、装卸、搬运过程和计量过程的机械化水平,以便使职工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步摆脱出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最后,加速商品资金周转。加速商品资金周转,意味着以等量的资金实现更多的商品流转。它表明商品储存时间的缩短,从而可以节约商品保管费用和同商品保管有关的其他费用支出。此外,加速商品资金周转还可以节约利息支出。所以,加速商品资金周转也是降低批发商业流通费用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六节批发商业利润与利润率
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构成产品价值中的补偿物化劳动价值(c)、必要劳动价值(V)、剩余产品价值(M),并不能直接地表现出来,而是借助于货币、通过价格形态来计算和表现的。其中补偿物化劳动价值(C)和必要劳动价值(V)转化为成本,剩余产品价值(M)转化为利润①。
利润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但要由国民经济各部门来实现。批发商业的利润,则是由批发商业在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实现的那一部分利润,它是商品进销差价扣除流通费用后的余额。
利润是评价批发商业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的利润额,会因扩大商品销售(购进),降低流通费用支出而增加,反之,也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增加流通费用支出而减少。所以,企业的利润额能够综合地、全面地反映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在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计划指导下,企业通过合理经营取得的利润愈多,就表明企业的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愈大。
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可以用利润绝对额指标和利润相对额指标表示。
利润的绝对额指标,就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总额。企业的利润总额等于商品经营利润加(减)附营业务利润或亏损,加(减)其他各项收支净额。
商品经营利润是商品购销业务经营活动的成果,是从毛利额巾减去流通费用后的余额。如果批发企业兼营零售业务,还应从毛利额中减除零售业务部分的应缴税金。毛利额是商品进销差价额,它等于商品纯销售额减去商品销售进价额。企业取得的毛利额同商品销售额成正比例。在商品进销差率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愈大毛利额就愈大;反之,商品销售额愈小,毛利额则愈小。
附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附属业务收入,它是附营业务毛利额减去附营业务成本的余额。如果附营业务发生亏损,则应从利润总额中减去亏损额。
其他各项收支净额系指财产溢余、财产损失、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等项收支相抵的净额。如果净额是财产溢余和收大于支,则是构成利润总额增加的因素,反之,则应从利润总额中减去。
企业的利润总额固然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但考核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大小,不能单看利润的绝对额。因为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的商品范围、经营的商品种类构成、商品进销差率、商品的购销管理办法、购销对象等都不尽相同,而且企业自身又无权自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利润额大小没有可比性。同时,只看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大小,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主观努力的程度。所以除了利润额指标,还需要运用利润相对额,即利润率指标来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
利润率是利润额同商品纯销售额(售价)的比例,它表明利润额占商品纯销售额的百分比。这样,利润率指标便把企业的经营成果同企业的经营活动量直接联系起来,因而它是考核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效益的重要质量指标。
在批发商业企业里,表示利润率的指标有:销售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润率指标。
销售利润率表明,每百元商品销售额所取得的利润额。如果商品价格不变,企业销售的商品愈多,利润就会愈多。所以,运用销售利润率指标来考核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促使企业扩大商品销售,调动企业开展购销业务的积极性。但是,用销售利润率来考核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它反映不出资金占用量,不能幢使企业节约使用资金。
资金利润率系指企业利润额同资金平均占用额之间的对比关系。
资金利润率可以集中地表现出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而企业只有在节约使用资金、合理加速资金周转、扩大商品流转、①这里的资金平均占用额包括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降低流通费用水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资金利润率。所以,运用资金利润率指标来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于促使企业把扩大商品流转同加速资金周转密切地结合起来,防止企业只管经商不管理财,可以捉使企业注意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批发企业的利润牢戍利润水平,受市场商品供应与需求变化、商品价格变化、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组织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做好市场预测,扩大适销对路商品的经营,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作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需要指出,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应服从于社会主义批发商业为生产建设服务,为零售商业服务并通过零售商业实现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任务。不能只经营价高利大的商品,从而把增加企业盈利同安排好市场对立起来。只要是市场需要的就应该经营,这正是社会主义批发商业优越于资本主义商业的所在。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Copyright @ 2007 MISAL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Powered By 粤ICP备07050206号
地址:广州天河区大观南路26号长盛商务大厦B713、715 电话:020-2826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