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中小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系统管理

服装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服装材料开始到完成产品的全过程,包括服装产品的设计、面料与辅料的准备、裁剪、车缝、熨烫、包装等生产过程。服装生产过程是服装生产经营的主要部分,生产过程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使服装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路程最短、生产周期最短,确保人力、物力充分合理地利用,从而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合理组织服装生产过程的原则
一、合理组织服装生产过程的原则
为了使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各种要素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企业经营的目的,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连续性服装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道工序必须是衔接和连续的。连续性是指加工对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即在加工和检查、运输途中,没有或极少有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的时间。
保持服装生产过程的连续,对企业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加工对象在各个环节中断或停顿时间的减少,可以有以下好处:
(1)缩短生产周期;
(2)加快资金周转;
(3)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4)提高产品的品质;
(5)减少生产面积;
(6)减少生产设施。
服装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跟以下两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1)连续性与企业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服装生产过程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就比较容易实现连续性。例如,使用服装CAM的吊挂输送系统,可使半成品在路上减少不必要的阻塞。因此,生产技术水平是保持连续性的客观物质基础。
(2)连续性与企业生产过程组织的工作水平有密切关系:在服装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工序,提前做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等,都能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例如服装生产采用单元同步系统JUsS。
2.比例性或协调性服装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部分、各个阶段、各道工序的生产能力必须根据产品生产要求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性包括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工人人数、设备数量、生产面积、生产速度等都必须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人力和设备,避免产品在各个环节的停顿和等待。
服装生产过程各个部分的比例,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的比例上,由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服装企业经营品:种、数量、材料、工艺方法的改变,加上生产技术的革新,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协作关系的发展,都会使各个环节的实际能力的比例发生变化,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以调整,使其保持一定的比例。
3.节奏性或均衡性服装产品从投入牛产到完成都必须有节奏地进行,确保产品在相等的时间内产量相等或递增,使每个工作地在不同时间内的负荷相接近,尽量避免前松后紧。时松时紧的现象,保证每个环节在每一段时间内都能完成计划。
服装生产节奏性的体现包括投入、生产和产出三个环节。生产过程的及时投料、及时生产,对各环节的控制,可确保生产的节奏性。此外,生产前的准备,辅助生产以及生产服务,都是保证生产过程有节奏地进行的基础。
4.平行性服装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活动,在时间上应平行地进行,要使生产过程保持连续性,一定要确保生产的平行性。活动过程,应将可以平行进行的活动组织平行交叉作业,这样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5.适应性服装生产过程须适应市场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要求多样化,服装企业的生产必须能灵活地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转变,这样就要求生产过程的组织从强调完成指令性计划任务转变为重视市场变化。
要提高服装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必须采用先进的组织方法,例如服装MIS技术,快速反应系统QRS等。

二、服装生产过程的组成
服装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生产技术的准备过程是指产品在投人生产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服装款式设计、工艺要求、工艺设备准备、样板制作、材料的准备和工时数的制定等。
2.基本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投入生产到完成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排料、铺料、裁剪、车缝、熨烫、包装等过程。
3.辅助及服务过程是指确保基本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活动。例如,设备的维修保养,材料的采购与供应、保管和分发,以及产品的运输等。
这几个部分是以基本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也是最为复杂和耗时的过程,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也以基本生产过程为核心。第二节服装的生产类型
服装的生产类型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组织,不同的类型,对生产的方法、设备、生产技术等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对服装的生产类型必须有明确的划分。
一、按储存物料的方式来划分
服装企业按储存物料的方式划分,有三种类型:
1.不储存物料的生产这种企业在接到订单之前,不储存任何物料,包括面料和辅料j当接到订单后,企业再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去采购物料,并完成生产:也有许多服装企业是不投资原材料,所有的物料由客户提供,企业只负责生产,这种生产类型称为来料加工(CMT)。
这种生产类型的优点是:
(1)投资少;
(2)风险小;
(3)适应性强;
(4)占用场地少。
这种生产类型也有它的缺点:
(1)利润低;
(2)竞争能力小;
(3)不能接一些加急的订单。
2.储存物料的生产这种服装企业通常都储存面料和辅料。也就是说,企业在没有接到任何订单之前,已:经准备好部分面料和辅料,这样,当接到订单后,就可以立即生产:所储存的物料往往是针对企业的经营种类而准备的,因此,储存的物料在生产时基本上能利用:
储存物料生产的优点:
(1)企业的竞争能力强;
(2)由于事先对物料进行过测试,交货期较快;
(3)在低价时期购人物料,可以节省成本。
这种生产类型的缺点是:
(1)占用场地较多;
(2)投资相对较大;
(3)风险较大,由于布料需要储存一段时间,可能会因此有很多的损坏和浪费:
3.储存成衣的生产储存成衣也就是服装企业将原材料转变成服装,暂时储存,然后再进行业务订购。这种生产类型需对市场有深刻的r解和研究,服装的款式、面料、颜色等都必须符合客户的要求。
这种生产类型的优点是:
(1)如果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那么产品的利润就会较大;
(2)生产成本较低;
(3)能对市场有较快的反应;
(4)生产运转比较有计划:
但这种生产类型也有很多缺点:
(1)投资大,不仅要投入原材料,还要投入生产成本;
(2)风险大,如果产品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积压的成本就大;
(3)占用场地多。

二、按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划分
1.大量生产大量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的产品产量大而品种少,生产的品种经常是一种或类似的几种,生产条件稳定,每个工作地完成的工作是固定的一道或两道工序,由于生产过程使用高效率的专业设备,如电脑开袋机,容易掌握操作技术,所以,工人的专业水平及操作熟练程度较高。生产车间采用流水线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流程的编制精确、合理。
2.批量生产批量生产的品种较多,每种产品有一定的数量,各种产品在生产排期内成批地轮番生产,大多数工作地要完成多道工序。当款式变换时,各工作地上的设备需作相应的调整,变换越频繁,工作调整的次数就越多,生产线适应这种变换就越困难,生产的产品品质就越不稳定。
3.单件或小批量生产这种生产类型的生产品种繁多,生产的数量是一件或几件,生产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很低,每个工作地需负担较多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是通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这种生产类型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较高,掌握的生产知识较广,才能灵活地适应频繁的款式变化。

三、生产类型与生产方式的关系
服装企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订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是由客户决定产品的规格、数量、质量和交货期,企业基本上是以来料加工的形式完成生产。二是预测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是厂家根据市场的需要,自行设计和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
生产类型泛指以数量和品种划分的大量生产、批量生产、单件和小批量生产。这三种生产类型的区别主要在于数量和品种,生产类型和品种之间的关系可从图7—1和表7—1中了解到。

第三节服装的缝合方式和厂房布置
服装的缝合方式和厂房布置,对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有很大的影响。缝合的方法不同,生产所使用的设备、人员的安排、生产流程的编制等组织形式都有所不同;厂房布置所采用的类型,也会影响生产线的安排、人员的配置以及物料流向等。
一、服装生产的缝合方式
服装缝合的方法很多,可以由1名工人独立完成整件服装的缝制过程,也可以由多个工人分担不同工序而共同完成整件服装的缝制。缝合的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单独整件完成生产单独整件完成生产俗称全件起,是指除了一些特别工序如手缝、熨烫外,其余所有生产工序由1名工人单独完成。工人所使用的设备是1部通用的缝纫机和1张工作台,如图7—2所示。图7—2单独整件完成生产
这种缝合方式是一种传统的缝合方式,但至今很多服装企业仍在使用,多数用于生产单件或少批量的生产,例如样板、时装等。
单独整件完成生产有以下优点:
(1)投资小,每个工作间只需设置平车和工作台;
(2)灵活程度高,适应款式变换的能力强;
(3)由于在制品数量少,生产管理的工作负荷轻;
(4)生产产品的品质高。
这种缝合方式有以下缺点:
(1)工人的技能水平要求高,培训工人的时问较长;
(2)生产的数量少,生产效率低;
(3)支付工人的工资高,生产成本高;
(4)小批量产品生产时,品质较难达到统一。

2.分工生产分工生产俗称小分科。分工生产是将成衣惯用的生产程序分成若干个工序,每个工人负责一部分工作。整个制作过程的分工可根据不同操作方式和类别,如机器操作、手工操作等来确定每个工人的工作。图7—3所示的一件背心或马甲是将面布衫身和衬里的缝制分开进行的。面布衫身由1名工人完成,衬里由另1名工人负责,而第3名工人将衫身和衬里缝合,第4名工人完成后整理和包装。这件衣服只需要4名工人就完成了缝制过程,如果款式有领和袖或口袋,那么缝制过程就会比较复杂。乳一身瓤面布衫身前幅面布衫身后幅衬里前幅衬里后幅后中肩线
分工生产有以下的优点:
(1)灵活程度高,较易适应款式变换;
(2)制作过程分组进行,管理较容易;
(3)生产线平衡较容易控制。
分工生产的缺点是:
(1)设备和工具没有达到高度专业化,生产效率较低;
(2)缝制过程的流通时间比单独完成整件生产长。
分工生产适用于款式经常变化的时装和量身定制的成衣生产。

3.精细分工生产精细分工生产俗称大分科,是将生产过程的各道工序分得更细,每个工人只负责一个单一的工序.达到高度专业化,同样,机器和工作间的设计也是高度专业化的,以图7—3的背心为例,可以从图7—4来说明这件背心的精细分工生产过程。
从这个流程中,可以看到,工人的工作高度专业化,如面布衫身的缝制,分工生产只需1名工人,而精细分:[生产用1名工人缝制后中骨线,另1名工人缝合肩线。与分1:生产相比,精细分工生产就多用了1名工人去完成这一阶段的生产,这件衣服的生产总共需要11名工人去完成。衣身面前幅衣身面后幅衬里前幅衬里后幅后中肩缝
图7—4精细分工生产
精细分工生产的优点有:
(1)工人和机器的专业化程度高;
(2)生产效率高;
(3)产品品质高;
(4)生产成本低,
精细分工生产的缺点是:
(1)生产前的编制工作较繁重,需要更高的管理技巧;
(2)灵活程度低,当款式变换时,整个流程需重新调整;
(3)投资大,每条生产线需配置齐全的专业化设备;
(4)生产线节拍性强,生产线上任何一道工序出现瓶颈现象,都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的平衡。
这种缝合方式适用于生产批量大、产品品种变化小的成衣生产。

二、各种缝合方式的比较及其生产编排
缝合方式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生产形式t-EH艮装的缝合方式中,大致可分为单独整件完成生产、分工生产和精细分工生产三种。在没有任何环境条件的限制下,不能肯定哪一种方式是最好的生产方式。这三种缝合方式的应用,往往是决定采用哪一种方式之后,才根据需要配置设备,招聘熟悉这种方式的管理员和工人。如果有任何的变更,必须重新组合。
2.操作方法单独整件完成的方式是由一名工人独立完成整件服装的制作,使用通用的平车,专业化机器没有专人操作,由工人根据需要自行操作。分工生产是将产品分组缝制,如衫身组、碎料组、锁边组、缝合组以及钉钮门组。精细分工是把车缝工作尽量分为简单的操作工序,每种机器配置专业化的零件,如傍靴、车缝接合器等,使各个操作人员比较容易熟悉机器的操作方法,每条生产线负责生产一种产品,生产线内各操作人员都分别负责指定的工序操作。生产线上的某道工序的产量不足或过盛,都需要管理人员设法调整,使之平衡,否则生产线上明I道工序的产量最低,便是整条生产线的产量。
3.程序安排与收发3-作单独整件完成的缝合方式是由操作工人自行决定缝制的程序,工人与工人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管理人员每天与操作工人做交收产品的工作。分工生产是以产品种类惯用的生产方法、程序作为操作流程,生产前,半成品是以捆扎的形式输送,每一捆扎的数量根据运输的工具或半成品的重量和体积决定,收发工作是由各分组组长负责。精细分工是根据每种款式的要求而定出生产工序,机器和工作位是根据生产工序流程排列:开始生产时,把半成品的各部分分派到各生产支流或主流,当半成品在支流完成后,由配置人员依每扎产品的编号配入主流。
4.机器的利用率假如机器的运转速度为4500针/min,每件衣服需要16000针,每天工作8h,则:
(1)每件衣服的生产时间:
16000÷4500=3.556(min)
(2)若100%利用机械,每天的产量为:
8×60÷3.556=135(件)
那么,各种缝合方式的机器利用率为:
(1)全件式:每天生产9件衣服。
9÷135×100%=6.66%
(2)小分科:每天生产18件衣服。
18÷135×100%=13.3%
(3)大分科:每天生产36件衣服。
36÷135×100%=26.6%
5.生产流通时间生产流通时问是指产品开始生产到第一件成品完成的时间。单独整件完成生产的生产流通时问可以把操作员领料的数量乘以生产时间,通常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第一批成衣。分工生产所需的时间较长,理论上的计算方法是把批量乘以生产时间,但是,如果生产线上的半成品存量多,那么就需要把半成品数量完成后再计算新款的时间,通常,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五六天时问才可以完成第一批产品。精细分工生产由于半成品存量小,而且支流与主流部分同时操作,理论[二的计算方法是把主流各工序的操作时间之和乘以每扎件数。但实际上,由于配置半成品的问题,所以,控制正常的生产线最少要7~lOb才可完成第一扎产品。
6.工人水平单独整件完成的生产方式需要聘用经验丰富、技术良好的工人。分工生产各部门出现专业化,因此,工人的技术也要求专业化,但所需程度不高,比较容易训练。精细分工生产要求工人的专业技术程度高,每个工人只需掌握和精于其所操作的工序,训练更加容易。
7.适合产品的二批量单独整件完成的生产适合款式变化大、批量小的品种生产,产品的品质要求高且售价高。分工生产适合于小批量而且款式比较复杂的产品。精细分工生产适合生产大批量的成衣。由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厂家往往利用分工生产技术和管理来作为竞争的条件。精细分工生产的批量最少能供应生产线连续7天以上的生产时间:
8.品质控制单独整件完成的生产是由操作员自己负责和控制产品的品质,品质检查员无须进行在制品的抽查。品质控制的成本低。分工生产是由管理员与操作员共同控制,品质检查员对半成品缝合前的半成品检查,品质控制的成本较大。精细分工生产是由管理员设计车缝程序,机器及工具协助操作员作出标准的操作方法,操作员要按款式要求检查工序,品质检查员负责在制品的抽查,品质控制的成本大。
9.管理员水平单独整件生产只需要个人技术高且能指导操作员的管理员.生产编制、生产控制、工作调配在这种缝合方式中不是很重要。分工生产要求管理员的技术专业化,不需要对整个生产程序的操作掌握,但对所属组别的作业技能应十分娴熟,对小组的品质和产量应充分了解和适当控制。精细分工生产的管理员要对产品有全面的认识,不仅技术水平要高,而且要善于灵活使用合理、恰当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技术水平应十分了解,具有安排生产、计划生产、编制流程等管理能力。
10.机器投资单独整件完成生产的机器投资小,不需要配置大量自动化专业机器:分工生产的机器投资主要在每组别的专业化机器,例如锁边组的锁边车,钉钮门组的钮fJ机,精细分工生产的投资大,主要投资自动化专业机器和车缝附件,每条生产线都必须配置专业化机器,当款式变换时,生产线上的专业化机器有可能空置,造成投资成本大。
11.产量比例单独整件完成生产、分工生产和精细分工生产的产量比例是1:2:4。
12.厂房面积耗用单独整件完成生产、分工生产和精细分工生产占用场地面积的比例为1:1.6:1.3。
13.车间在制品流动存量假设生产车间有100人,每人每天产量为10件,那么,单独整件完成生产的在制品流动存量为1000件,如图7—5所示。分工生产的在制品流动存量为分组的数量乘以每天产量,例如分为5组,那么在制品流动存量为5X]000件=5000件,如图7—6所示。精细分工生产的在制品流动存量为支流和主流的人数乘以分扎数量,例如:65人×10件/人=650件,650件为安全存量,如果每个工作位有2扎半成品,那么在制品流动存量即为2X10件//kX65人=1300件。

三、厂房布置
所渭厂房布置,是指把人员、设备、物料及厂房进行组合,使生产活动有效和顺利地进行。如图7—8所示是一家中型服装厂的厂房布置,机器和设备依照车缝功能类别而分组排列,目的在于保证物料在制作过程中能顺利输送。
1.厂房布置的目的厂房布置的主要目的是:
(1)使整个生产过程更JJHJ顷,利。良好的厂房布置可以减少物料输送的时间和保持生产流程的顺畅。
(2)可有效地利用空间。良好的厂房布置能使空间得到最大的使用率,减少损耗。
(3)有效地利用人力。良好的厂房布置能为工人提供一个方便、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工人能更有效地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厂房布置的类型服装企业的厂房布置可分为三大类:
(1)产品流程布置。这种类型的布置是根据产品的工序流程来排列机器和缝制岗位。如图7—9所示,每条生产线的机器排列都是根据产品的:[序流程进行的,如第一条生产线上。产品的工序流程要求第一道工序是使用锁边机的,那么在生产线上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就须配置一部锁边机,第二道工序还是锁边的,那么第二道工作岗位也是配置锁边机,第三道工序是使用平车,那么第三个工作岗位就配置平车。此外,在厂房布置中,机器也可以以支流和主流来编排,支流和主流配置的机器数量和位置也是根据工序流程来编排。
图7—9产品流程布置
产品流程布置的优点有:
①这种布置通常是为一种产品的工序流程而设计的,因此,可以减少处理和输送物料的工作量;
②由于物料的输送时问缩短,所以减少整个生产流程所需的时间;
③运转和工序的流程固定,生产控制比较简单;
④资金周转快,减少积压的资金;
⑤减少贮存空问。
这种布置也有以下缺点:
①灵活程度低,不能适应经常变换款式和生产程序,当产量下降,机器没有尽量利用时,生产成本就会相应提高;
②工序之间的连惯性强,任何一道工序中断,都会影响生产;
③在不同的生产线上,可能需要多部重复的机器,导致机器的投资相当大。
(2)工序分类布置。这类布置是将同类的机器摆放在一起。如图7—10所示,根据缝制程序,所有的半成品会被运送到锁边部门,进行锁边,完成后再被运送到平车部门,服装的主要部分就在这里缝合,然后被运送到挑脚和钉钮或钉钮门部门,完成整个缝合程序。
(2)挑缝部
工序分类布置有以下优点:
①机器可同时牛产不同款式的服装,机器的使用率高;
②这种布置不受个别机器故障和工人缺勤影响;
③类似的机器摆放在一起,便于专业化管理;
④由于管理较为集中,可以加强对一些复杂或精确工序的控制;
⑤灵活程度较高,不需要为转换款式而重新编排机器。
这种布置也存在一些缺点:
①由于不同款式使用同类型机器,导致物料需要等待,这样就造成大量的在制品积压,以致生产周期增长;
②工序之间有大量在制晶需要处理和运送,使生产控制比较困难;
③这种布置经常出现交叉、迂回现象;
④需要熟练技工装置机器。
工序分类布置适合于款式多、批量小的成衣生产,也适合于工人与设备较难达到平衡的企业生产。
(3)作业功能布置。这是一种生产组织的方法,将使用同类机器操作的工序集中在一起,由一个或几个工人完成。例如,缝制领、袖克夫、前襟,这三个工序都有车、翻、车明线三个工序,那么,就可以将车、翻、车明线分别由3名工人完成,如表7—2所示。
在服装企业里,很多不同款式服装的生产,都会运用这种作业功能,不仅可使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达到高度专业化,而且能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厂房布置的原则在确定厂房布置的类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整体工序的配合;
(2)物料必须单向流动;
(3)物料运送距离最短和物料处理和运送时问最少;
(4)有效地利用空间;
(5)厂房布置的灵活程度高;
(6)各条工艺路线必须保持顺畅;
(7)厂房布置应舒适和安全;
(8)厂房布置须二号虑部门之间的联系,尽量将密切相关的部门设计在最短的距离。
4.厂房布置的图例厂房布置主要是针对缝纫车间的布置,但伞厂的整体布置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如图7—1l所示是一家两层楼的服装厂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第四节缝纫车间的生产系统
一、缝纫车间的生产系统
根据厂房布置的原则,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l≮lq。服装生产车间有多种不同的生产系统,根据它们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整件完成生产系统这种生产系统在第三节的缝合方法中已做过介绍,这里不再详述。
2.传统式捆扎系统传统式捆扎系统是分工生产演变出来的一种生产系统。如图7一12所示,这种系统设有一个中央储存点来收发半成品,半成品事先由储存点送到第一个工作地,第一个工序完成后,半成品被送回储存点,再由贮存点分发到第二个工作地,依此类推。储存点是由一个收发员负责验收和分配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是以捆扎的形式输送和传递,并可以放在篮子或口袋内。
I奎l7—12传统式捆扎系统
这种生产系统有以下优点:
(1)灵活程度高,能够适应款式的经常转换:
(2)每道工序半成品的验收和分配数量都是由收发员负责,所以工人的缺勤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整个流程容易操作和管理;
(4)由于工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向中央储存点交回完成的半成品,因此也促使工人加快工作,充分利用人力;
(5)收发员在收回半成品前,要检查半成品的质量,因此,半成品的品质较易达到一致;
(6)易于进行制程中的品质控制。
这种系统也有不足之处:
(1)由于工人必须把完成缝制的半成品交回储存点,因此导致过多的物料处理和运送时间;
(2)在制品存量较难控制;
(3)比较难发现在制品在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4)缝制过程有大量的在制品;
(5)需要较大的储存空间。
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的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低,很多服装厂采用这种生产系统,现在仍有一些经常转换款式、管理技术水平低的服装厂使用这种系统。
还有一种与传统式捆扎系统相似的系统是中央堆放系统。如图7—13所示,生产的运作是:工人从收发点领取半成品进行第一道工序,完成工作后,交回收发点,然后另一个工人从收发点领取这批半成品继续完成第二道工序,完成后再交回收发点。这种“领取一工作一送回”的程序不断地进行,直到完成整个成衣的缝合。图7一13中央堆放系统
3.递进式捆扎系统这种生产系统是将整个车缝工序依次排列,工人领到成捆的半成品后,立即进行他负责的那部分缝制工作,完成后,将半成品重新捆扎,交给下一道工序的工人。如图7—14所示,每道工序之间,有一些储物设备,如储物架、储物箱或储物台,用来储存在制品,在制品上的工票标明准备生产的各个工序,生产线出现不平衡时,可以用全能工来协助调整。
这种生产系统有以下优点:
(1)生产效率高;
(2)有效地利用人力;
(3)工序专业化,可缩短培训时间和降低成本;
(4)可以聘用半熟练的工人;
(5)对工人的工作表现可实行奖励计划。
这种生产系统有以下缺点:
(1)设备投资大,每条生产线都需配置专业化设备,重复的设备多,成本大;
(2)生产系统不灵活,不适应经常变换款图7—14传递式捆扎系统式的生产;
(3)在制品的数量较多;
(4)生产前的工作安排较复杂,需要高水平的管理技巧。
递进式捆扎系统的应用比较普遍,现在很多服装厂如衬衫厂、牛仔裤厂以及西装厂都使用这种生产系统。
与递进式捆扎系统相似的另一种系统叫弹性流程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是每个工人的工作位旁边,都放有一个储物箱,用来储存半成品,衣车的摆放和排列是根据缝制流程和每个工序所需的工人数来编排。如图7一15所示,这个系统同时生产两种款式,在缝制A款时,工人完成第一道工序后,半成品被分配给两个工人继续完成第二道工序,然后,再被送到第三道工序的工作位,依此类推,直到完成整个缝制过程。同样,B款的缝制过程也类似进行。
递进式捆扎系统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每当有新款式投人生产时,每个工序的工人人数分配需要详细地编排,确保生产线的平衡,每道工序所需的工人人数要与这道工序所需的时间成正比。如果产品的式样简单,可以安排较少工人操作。
4.直线生产系统直线生产系统经常是配合运输带一起运作,这个系统是将整个缝制过程分为几个时间一样的工序。如图7一16所示,半成品是一件件的处理和运送,每个工人负责缝制衣服的一部分,完成后放在储物盒中,由运输带传送给下一道工序的工人,直到完成整件衣服的全部缝制工序。
运输工具可以是一张固定的工作台,也可以是一条运输带,宽度足够放置所缝制的在制品,长度则要足够摆放所需的工作岗位。运输带的移动速度要配合衣服各部分的缝制时间。
这种生产系统有以下优点:
(1)生产速度快,在制品数量少;
(2)由于物料的流动是单向的,因此处理和运送物料的时间少;
(3)工作位所占用的空间少;
(4)不需要很多的技术督导;
(5)由于生产以单件的形式进行,因此,可以减少色差问题。
这种生产系统的缺点是:
(1)由于工序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工人缺勤对生产影响很大;
(2)生产过程的半成品品质较难控制;
(3)生产线不灵活,每条生产线只能适应一种款式的生产;
(4)机器投资大;
(5)生产前的策划工作比较复杂,对每道工序的时间必须计算准确,才能保持生产的连续性。
直线生产系统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订单,生产期必须在6—8个星期以上。通常,一些制作内衣、衬衫和某些传统服装的服装企业经常采用这种生产系统。
还有一种与直线生产系统相似的系统是同步流程生产系统。如图7—17所示,这种系统将同尺码和同颜色的半成品分开处理,衣服各部分同时送到缝合线,如衣领、袖、袖克夫和衣袋等部分完成后,再与中央缝合线汇合,然后缝合成衣。

在秘奥工厂ERP软件,工厂ERP管理软件,工厂ERP管理系统,工厂ERP系统是这样管理生产:
(1)生产计划管理
1、按销售订单计划生产,实现“由销定产”
2、销售订单整合需求,可按销售灵活安排生产
3、主生产计划:针对面向库存生产或预测结合订单方式生产的企业,预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2)生产订单管理
生产订单管理系统,在财务系统、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其他各子系统的基础上,采用ERP的先进制造管理思想,同时吸收JIT、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从销售订单、生产计划、领料与退料、生产检验与汇报、到产品入库全过程监督与控制,协助企业有效掌握各项制造活动信息,管理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车间在制品、降低损耗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
(3)车间生产管理
1、工序交接单:工序的领料生产、上下工序的移交处理、工序汇报完工的完美工序衔接。实时跟踪每道工序进度
2、派工单:明确工序操作员的工作任务,实时跟进操作员工序工作状态。
3、工序汇报:汇报各个派工单工序操作情况。检验每个操作员每道工序操作的合格数量、不合格数量、报废数量。实时把握每道工序的质量。
(4)MRP计划管理
1、通过先进的MRP运算技术通过将企业外部销售市场对企业的销售需求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生产需求和采购需求。很好的解决“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需要多少?”三大难题。
2、MRP生产计划:通过MRP运算后生成MRP生产计划单可解决“需要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
3、MRP采购计划:通过MRP运算后生成MRP采购计划单可解决“需要采购什么?什么时候采购?采购多少”

二、单元同步生产系统
单元同步生产系统是服装企业现时较为先进和灵活的一种生产系统,这种系统是将生产过程的工序分为多个T作单元,每个单元通常由2名工人组成,每一单元都须完成若干个工序,生产编制灵活,易适应款式变换。
1.单元同步生产系统的特点单元同步生产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较,具有如图7一18所示的特点。≥二≥不仅考虑生产结构的软体,也考虑机器设备等硬体,是硬体与软体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不仅考虑生产问题,还认真考虑员工的问题,包括解决人的士气及教育等问题
由于在短期内转换款式频繁,因此,事先要有完善的分段计划,使管理的层次提高和简便图7—18单元同步生产系统的特点
2.单元同步生产系统的内容这个系统的主要内容如表7—3所示。
3.单元同步生产系统与同步生产系统的比较如表7—4所示。
4.单元同步生产系统实例图7—19所示的是一条女西装裙的款式图,图7—20所示的是这条裙的生产流程布置。(1)前幅图7—19女西装裙平车医特种车(2)后幅画手工及手工熨烫
5.单元同步生产系统的编制步骤单元同步生产系统的操作过程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完成操作分析表;
(2)估算每个工人的标准工时;
(3)安排操作单元;
(4)编制机器的排列和物料流向;
(5)编制和分发附有品质规格的单元操作表;
(6)执行生产线负荷及平衡的工作;
(7)评估生产效率。
6.推行单元同步生产系统的效益单元同步生产系统在很多服装厂都被采用,主要是这种系统能够满足现今市场的需求,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在服装业推行这种系统,有以下的经济效益。
(1)能平衡车间生产线;
(2)生产周期短;
(3)半成品量少;
(4)能保持良好的品质标准;
(5)对款式变换的适应能力强;
(6)高度激发团队精神。第五节服装生产线的平衡

一、服装生产线的主要参数
1.工序在服装企业,工序是生产计划中最恰当的生产单位,它是由生产过程设计师和工业工程师设计出来的,例如钉钮、锁边、车拉链等。一系列的工序组合便形成了生产线。工序之间是分开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当一个工序完成后,就会被传递到下一个工序的工作位。工序能使工人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因此,工序的设计直接影响工人的负荷。影响工序设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过程的技术问题,二是生产线的管理问题。生产过程的技术问题主要是指工人的技术水平、专业化设备的运作和生产的工作次序。从工人的技术水平考虑,最理想的设计是每一个工序只需具备一种基本技术,如锁边、缝侧骨等。专业化设备的设计已有一定的指示操作方法。如在缝制比较简单的内衣时,一系列的专业化机器实际上已控制了整个生产的主要工序。每种生产都有其一定的工作次序。
2.工序的标准时间工序的标准时间是指在规定的技术条件下,完成某一工序所需要的时间。服装生产的工序操作多数是人机结合的作业,这样,影响工序标准时间的因素就较多,如工人的技术水平、工序的负荷、机器的先进程度等。工序标准时间的制定还需考虑浮余时间。
3.生产人员生产人员是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辅助人员。
4.标准单位时间的产量标准单位时间的产量是指产品在规定的生产时间内的产量。如日产量、月产量等,生产线的运作主要是围绕产量进行的。
5.生产流程和工艺生产线的流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形成的。这一系列的工序是根据产品的要求,把整个缝制工艺划分为若干个工序,并加以排列,从而形成生产线的流程。

二、服装生产线的工序分拆和平衡方法
1.工序分拆在服装企业中,工序分拆是将缝制工序分开,有效地合理地使用工人和机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1)工序分拆的主要目的是:
①可以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由于整个服装缝制过程被分拆成多个不同的工序,因此,可以根据工人的不同技术水平,分配适当的工序,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②可以促进机器和工人的专业化。在服装缝制过程中,使用具有高生产能力的机器,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
③可以协助生产线的平衡;
④可以改进工人的技术。熟练的技术是连续不断地重复操作所带来的结果。
(2)工序分拆的实例:工序分拆要根据以下两种类型的服装来考虑。
①简单服装。这类服装通常分拆出来的工序较少,如T恤、内衣裤等。如图7—21所示的是一件男装T恤。这种款式比较简单,不需要经过很多的缝制工序。
这件男装T恤的缝制过程可分拆成以下工序:图7—2l男装T恤
缝袖口一缝肩线一绱袖一缝袖底和侧缝一缝领一绱领和车商标一缝衫脚
②复杂服装。这类服装的缝制工序可能会有几十个,如衬衫、茄克等:如图7—22所示的是一件男装衬衫。这种款式服装的工序分拆需要小心考虑各项因素,如工厂的规模和车间的生产系统,都应考虑在内。因此,这类服装的缝制工序可以有两种安排。第一种安排是将缝制工序分拆成23个工序,如图7—23所示,第二种安排是将缝制工序分拆成52个工序,如图7—24所示。
(3)影响工序分拆的因素:在计划工序分拆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①款式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工序的分拆程度依据服装的复杂程度而定,类似男装茄克那样的服装,缝制二[序繁复,需要较多工序分拆;相反,男装T恤一类的服装因为车缝简单而不需要大量的工序分拆。因此,服装的缝制工序越复杂,工序分拆就越多。
②订单的数量。通常订单的数量愈大,工序分拆愈细。因为大批量的订单需要较多的工人,工人可根据技术来分组,从而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良好的品质。批量小的订单,不需要太多的工人,因此,工序分拆也不需要太细。
③生产线的平衡。工序分拆的程度要根据生产线平衡的需要而定。对各工序作出适当的安排,才能使生产线保持顺畅和稳定。因此,工序分拆要谨慎设计,以适合平衡生产线的需要。
④熟练工人的多少。工序分拆的程度也与熟练工人的供应有关。如果有多种熟练工人,缝制工序就可以增加;如果熟练工人的数量有限,就要减少工序的分拆。
⑤机器和设备的状况。工序分拆的程度也受机器设备状况的影响。如果机器设备能供各工序使用,就可以将工序分拆细些。

2.生产线的平衡
(1)生产线平衡的含义:生产线的平衡是指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工序之间的工人分配应该力求在人数、技术、速度、产量等各方面保持均衡,使各工序不会出现瓶颈现象,
(2)生产线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证工作流量的稳定。一条平衡的生产线是不会有任何瓶颈现象出现的,因为工作流量是以制作过程中每个工序的产量和工人能力为基础的。缝制复杂的服装需要较多的工作岗位,简单的服装需要的工作岗位较少。
②由于生产线的工作流量稳定,因此,可以减少物料处理和运送时间以及降低成本。
③充分利用空间。一条平衡的生产线可以将在制品的数量降到最低,在制品数量较少,所占用的空间就小。
④改善工作环境。由于生产线上不允许堆积半成品,生产线平衡,因此,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车间整洁。
⑤提高对生产进度表的掌握。一条合理的平衡生产线,可以提供可靠的生产数据。
⑥减少劳工的流失。设计一条适当的平衡生产线,可以使工人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工作,使工人的工作不会负荷过重,也不会无事可做。有利于实行员工奖励计划,减少劳工流失。
(3)生产线平衡的实例:以下的例子可以说明怎样达到生产线的平衡。
(4)生产线平衡的方法:要想达到生产线平衡,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将两个不同的工序合并。如果是由于生产线的工序分拆过细以及人员的不足而导致生产线不平衡,就应该将丁序进行合并。合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安排一个工人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完成两个不同的工序。这种情况,通常是两个不同的工序可以使用同种机器设备;另一种是安排一个工人在两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完成两个不同的工序,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两个不同工序所采用的机器设备不同。
②调动工作量。如果一些工序的工作量负荷过重,而另外一些工序的工作量不满,那么就应该将工作量不满的工序的浮余时间调配给负荷过重的工序。人员也做相应调配。这样,生产线就可以比较平衡。但是,这样的工作量调动会受技术因素的限制。
③挑选适当水:乎的工人。例如有个工序需要0.88个工作位,或者这个工序需要工人有88%的表现率,如果工厂有这种技术水平的工人,他们的工作表现刚好符合这个要求,那么就应该让这种人负责这个工序。
④运用方法研究。为了减轻某些工序的工作量,来达到生产线的平衡,也会运用方法研究。例如某个工序的标准时间是0.86min,而其他工序只需要大约0.7rain,那么,这个工序的生产量与其他工序的生产量就有差距,而影响生产线的平衡,因此,这个工序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使它的二[作量减轻0.16min左右。
⑤生产线主管负责平衡每天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难以控制的问题。如操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不稳定,个别工序的停顿等。因此,主管要随时注意安排中的生产线是否能够达到预期中的一般产量,还要临时安排车工去到一些出现问题的工序,以使其达到预期的生产量。因此,主管应该掌握每个工序的生产量和工序之间的存货量。
生产时装的生产线比较难采用标准时间来控制工序。要使生产线平衡,可以将观察得到的工作时间,再加一些浮余时间,并将所观察到的数据平均,以这些资料来平衡生产线。此外,主管还需要经常检查生产线上各个工作岗位的表现,直到所记录的表现稳定下来。

文章来源: 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