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服装企业应击出全垒打控制存货量

大量积压的存货将增加仓储费用、增加流动资金的要求以及存货毁损、保险、税金及过期报废等成本,因而降低获利能力。因此,对于涉及制造、买卖(或贩售)的服装行业,存货成本控制常是一重要的管理课题,因为存货往往占资产甚大的比例。

★动一动存货筹资这盘棋

存货是具有较高变现能力的资产,作为服装公司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利用存货可筹措短期资金。存货筹资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一、存货抵押借款

存货抵押借款是指以存货作为抵押品而获得的银行借款。银行按存货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那些易变现不易变质的存货容易得到贷款,向那些销路小的专用物资则不易得到抵押贷款。最佳抵押品是规格标准化而且有现成市场的存货。

在存货抵押借款的情况下,贷款者可以用若干不同的方法来保证自身的权益。如贷款者对借款者的全部存货拥有留置权;贷款者同借款者签订信托保证协议;借款者用公共货栈担保贷款;借款者用现场货栈栈单或仓库收据方式来担保贷款等。下面介绍两种。

1.存货信托收据
借款企业以存货为担保向银行取得抵押借款。借款时开具信托收据交给银行,收据代表收到银行委托保管存货的书面文件。存货可以留在原地即借款企业的仓库,也可以搬至指定仓库。此后,借款公司每销售一笔货物,应取得银行同意才能提货,并将这笔销货的货款交与银行,作为归还借款的一部分。等到借款本息还清,则注销信托收据。

2.仓库筹资
这类借款,借款企业只需筹足第一轮生产所需资金即可。第一轮生产中每完工一批产品,即送人指定仓库,取得栈单。借款企业随即将栈单交给贷款银行,银行按规定百分比转账,转入借款企业存款户。此后,成品销售前,借款企业接到订单时,必须先征得银行同意,才能到仓库提货销售,售后收到的货款即交与银行,归还借款的一部分。这样,每一轮生产进行过程中,借款企业制造出每一批成品,就可获得一笔贷款。借款企业可用此借款部署下一轮生产,包括购买原材料、添置机器设备、支付工资和各项成本费用等,并以出售各批产品的货款归还银行借款。待产品销售完成,借款同时还清,下一轮生产已如期开始。

存货筹资的优点在于服装企业的短期资金借款可以与生产同步进行。服装企业的存货每增加一批,即可向银行借人相应的资金,有较可靠稳定的银行借入资金的来源。而且等到存货售出,借款自然偿清。缺点在于,这种存货筹资方式,无论是信托收据还是仓库筹资,其筹资成本都较高。

二、存货质押借款存货质押是指企业以町置换的存货(包括商品、产品、原材料等)作为质押担保,从而获得银行融资的一种筹资方式。这种方式解决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担保难”的问题。

1.适用范围
(1)销售量大,存货周转快,现金流量充足的贸易企业;
(2)所质押的存货用途广,易变现、价值稳定、便于保存;
(3)结算方式多样,承兑业务量大;
(4)存货的管理规范,最好有标准化仓库或货物已委托专业化仓储公司管理。

2.具体操作形式因为按传统做法由银行通过实际占有存货而设定质押,保管质押物非常麻烦,所以在实践中多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1)由银行与出质人共同委托第三方监管(第三方为有实力、管理规范的仓储企业),三方签订监管协议,没有银行的书面同意仓储方不得发货。
(2)银行为取得仓储货物的质权,与出质人签订转让协议,指示仓库重新开具以银行为受益人的收据,这样货物的占有权转移给银行,货物的交付必须凭银行的指示才能办理。
(3)为免除将质物移库的麻烦,质物仍储存在出质人自己的仓库,但该仓库由银行派人管理,没有银行书面同意,质押物不能出库。

3.融资优势
(1)存货质押的库存货物可以置换,保持了货物的流动性,不妨碍正常经营。
(2)存货质押属于动产质押的一种具体形式,该担保方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盘活库存占压资金,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3)操作方法较为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中小企业存货的管理特点和经营方式来签订质押协议,满足了个性化服务的要求。
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存货筹资的放款人并不一定是银行等金融组织,所以未将它们归于“银行信用”中。

★有效逼近零库存
零库存,没有资金和仓库占用,是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然而,由于受到不确定供应、不确定需求和生产连续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企业的库存不可能为零,基于成本和效益最优化的安全库存是企业库存的下限。但是,通过有效的运作和管理,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零库存。

一、准确的预测
不同的生产模式对应着企业不同的库存控制方法。像戴尔这样采取按单生产模式的企业,控制原材料和零配件库存是焦点。一般情况下,包括手头正在进行的作业在内,它的任何一家工厂里的库存量都不超过5。6个小时的出货量。这种模式,就是JIT(JusInTime)方式,即以最准时、最经济的生产资料采购和配送满足制造需求。另一种模式是按库存生产,控制合理库存量是这类生产模式的关键。
大部分企业兼容了这两种模式,一些引入成本控制的企业由管理库存的部门或销售公司等非最终消费者制定库存量,并以此向生产部门下订单。比如美的公司的物流事业部和海尔公司的销售公司,它们承担产品库存成本,采购订单由它们下达。而美的和海尔的制造工厂则像戴尔一样,按这些订单制造,承担原材料和零配件的库存成本。这两个部门分开核算库存成本,便于分别控制用于销售和生产制造的不同性质的库存。如果成品存货超过预定量,那么积压的资金将按一定比例从物流事业部年度赢利额中扣除。这种激励机制客观上迫使物流事业部不得不尽可能地做准市场预测。于是,往年的历史销售数据、市场的自然增长率、企业本身的发展期望值、竞争对手的销售数据等,都成了预测的重要参数。他们一般先做年度产品计划,再根据产品的不同类型、产品销售的月份、产品市场区域等,分成中、短期计划,其中考虑了销售计划和分销平衡。
从理论上讲,预测周期越短,预测精确度越高。但是计划调整得太频繁,又难以保证均衡生产。因此,企业往往通过平衡生产线成本和库存成本,得到最佳预测周期。

二、合理控制库存成本为了控制由存货过多或过少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存货既要保证生产或销售顺利进行,又要使存货所消耗的总成本过到最低水平。对存货所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除了对存货进行准确的预测外,控制住存货的成本也同样非常重要。对库存成本的控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正确确定库存物料
对一般性的企业来说,其所经营的产品少则几十种,多则成千上万种,并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需要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产品都准备库存。所以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正确确定库存和非库存的物料。一般来说,企业的库存管理模式可以分为拉动式(反应式)和推动式(计划式),前者是基于需求(生产或客户的订单)而产生的,仅在需要时才生产或采购的库存管理模式,JIT和看板管理系统就是属于这种方式。而后者则基于预测和需求计划,预先准备一定量的原材料或者产成品,以满足随时发生的生产或客户订单的交货需求。

2.减少不可用库存虽然很多时候库存是必须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库存都能随时发挥其作用来满足生产或交货的需要,或者说这些库存在一定时间内是不能用的,降低库存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这些不可用库存的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途库存、淤滞(滞销)库存、预留库存(可交货的订单因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能交货)、在制品或者待检品都是不可用的库存。
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可用库存通常通过以下的途径来降低:
(1)预留库存。通过控制订单的整批交货来减少预留库存。整批交货的订单对客户来说可以大大降低其库存的水平,但是对供货方来说却是不小的压力,所以企业对此类订单必须要严格控制,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向客户提供。销售部、财务部及客户之问的沟通,可消除因付款、客户项目延期等原因造成的预留库存。
(2)淤滞库存。通过合适的商务政策来减少淤滞库存的产生。如:通过优化生产线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生产节拍,缩短货物在特产过程中运输路线来降低在制品的库存,通过加快产品检测来降低待检品的库存。

三、实现零库存的方式
中小企业怎样才能做到“零库存”?以下推荐几种实现零库存的方式。
I.委托保管方式
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企业所属物资交由专门的公司保管,而由企业向受托方支付一定的代管费用,从而使企业不再保有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这种“零库存”形式的优势在于:受托方利用其专业的优势,可以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企业不再设库,同时减去了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集中力量于生产经营。但是,这种“零库存”方式主要是靠库存转移实现的,并不能使库存总量降低,因此这种方法丰要适用于需要专业保管的物资。

2.准时供应系统(JIT)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但是,这种的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是成本管理的一种改良形式。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现代的JIT生产方式,即以“零库存”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存货成本。
在准时供应体系下,企业可以随时提出购入要求,采取需要多少就购人多少的方式,供应者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供应系统承担即时供应的责任,从而使采购方实现“零库存”。适于这种供应形式实现“零库存”的物资主要是工具及标准件。但是这种供应体系对信息环境的要求较高,要求供求双方的业务系统完全自动化和端到端的集成,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这种库存方式的优越性。

3.轮动方式
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的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取消甚至是工位之间暂时停滞的一种零库存、零储备形式。这种方式是在传送带式生产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延伸形成的一种使生产与材料供应同步进行,通过传送系统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的形式。

4.寄售方式
寄售是企业实现零库存资金占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利用寄售库存,企业力求把维护库存的财政负担转嫁给上游供应商,而仍将保持同样的安全库存。一种情况是,生产企业请供应商在自己方便的位置库存物料,既可确保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的及时供应,又大大减少了物料库存资金占用,保证JIT供应的落实;另一种情况是,生产商在客户(分销商、零售商)所在的地方资源库存放产品或备件,既提高了响应速度,又有利于企业节省在产品库存方面的仓库建设的投资和日常仓储管理的投入。这种新型存货方式被用于物料的安排,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5.看板方式
看板方式是准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即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问,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从而协调关系,做到准时同步。采用看板方式,有可能使供应库存实现零库存。

6.配送方式
这是综合运用上述若干方式采取适当的配送制度保证供应,从而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零库存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盘存与期末计价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中小企业应当于会计年度终了时对存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编制盘点表,并要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掌握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一、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企业在进行存货盘点清查后,要编制存货盘存报告单,并将其作为存货清查的原始凭证。经过存货盘存记录的实存数与存货的账面记录核对,若账面存货小于实际存货,为存货的盘盈;反之,为存货的盘亏。具体有以下两种盘存方法:

1.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有关存货科目只记借方,不记贷方。每一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存货数量,据此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然后计算出当期耗用或销货成本,记人有关存货科目的贷方。

2.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指对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分别以品名、规格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记列结存数。采用永续盘存制,并不排除对存货的实物盘点,为了核对存货账面记录,加强对存货的管理,每年至少应对存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具体盘点次数视企业内部控制要求而定。

3.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比较
实地盘存制的主要优点足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但它不能随时反映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的动态,不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情况,容易掩盖存货管理中存在的自然和人为的损失。采用这种方法只能到期末盘点时结转耗用或销货成本,而不能随时结转成本。所以,实地盘存制的实用性较差,仅适用于那些自然消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

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通过不定期的实地盘点,将实际盘存数与账存数相核对,可以查明溢余或短缺原因;通过账簿记录还可以随时反映出存货是否过多或不足,以便及时、合理地组织货源,加速资金周转。永续盘存制的缺点是存货明细记录的工作量较大,对于存货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更是如此?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存货的核算一般采用永续盘存制。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

二、存货的期末计价
为了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小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中小企业在会计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要确定“存货”项目的金额,即要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

1.计价原则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价,指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计价。这里所说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小企业正常经营过程巾,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即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可变现净值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对存货的售价、成本、销售费用及税金的估计是否合理,这就涉及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存货售价的估计。估计存货的售价时,要区分直接出售的存货和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存货。具体可按下列情况判断:
①对外观完好无损,保持原有使用价值,并且处于适销对路的存货,可按市场销售价格确定;
②对外观完好无损,保持原有使用价值,但式样过时,质量已经降低的存货,在前一种可确定价值的基础上,按适当给予一定的折扣确定;
③外观完好无损,但改变原有使用价值,仍可用于出售、生产的,按新的用途和作用的价值,确定可变现净值;
④合同约定的存货,按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基础;直接出售的存货,如库存商品、材料等,首先要看是否有订货合同,如果有订货合同且订货数量大于库存数量的,则全部存货的估计售价均以合同价为准;如果订货数量小于库存数量,则订货合同以内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估计售价,超过部分以市价作为估计售价。如果没有订货合同,则全部存货都以市价作为估计售价。
⑤对于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存货,如材料、在产品等,其估计售价并不是其本身的售价,而是用其加工成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该估计售价可以比照上述直接出售存货的估计售价进行确定。
(2)存货加工成本的估计。存货成本的估计主要是对需要进一步加工的材料和在产品等存货而言。如果以该材料加工的产品是可比产品,以该产品的历史加工成本作为估计成本。如果以该材料加工的产品是不可比产品,以估计的售价和估计的销售利润率,倒挤估计总成本,再减去存货自身的成本作为估计加工成本。
(3)销售费用及税金的估计。销售费用町根据预计销售量和估计售价确认的销售收入及历史销售费率或行业平均销售费率进行估计。销售税金可按预计的销售收入及国家规定的税率估计。

3.计提方法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以及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应当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小企业使用该项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成本的结转方法

企业存货在发出时要对发出成本进行结转,会计上成本的结转有多种计价方法,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损益、资产负债表甚至纳税额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存货费用如何计人成本,直接影响到成本的大小。对企业来讲,存货成本结转常用的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后出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即折中计算法)、个别计价法等。以下分别介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先进先出法适用于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并且这种方法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下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相等。


二、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根据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奉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
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接近于近期市场价格,使现时成本与现时收入得到配比,从而较合理地确认了当期收益,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可以使当期材料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延迟企业交纳所得税,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期末材料结存成本是按早期价格确定的,这样也减少了库存材料的资金占用,可以增加企业后劲,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符合稳健性原则。但这种方法有可能会造成成本虚增或虚减。并且在实地糯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这种方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不相等。

三、加权平均法
它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的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奉的方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人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人存货实际成本一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较为简便,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同时无论在价格上涨还是下跌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下才可用。

四、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批购进数量加账面结存数量的权数,滚动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据以确定存货发出成本与期末存货成本。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I(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企业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因此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五、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实际法,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分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人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业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
一般来说,企业中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日专门购人、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资,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均可使用。

六、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人原材料账户;期末结转,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公式为: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人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人材料的计划成本)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发生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可按存货的类别确定,不能使用同一个综合差异率。

七、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

毛利率法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毛利率法时,商品销售成本按商品大类销售额计算,在大类商品账上结转成本,计算手续简便。
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零售价法一般适用于商业零售企业,如百货商场或超级市场等。相关公式为: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X成本率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一期末存货成本

对于以上几种存货成本结转方法,企业管理者都应充分理解,慎重确立适合本企业使用的成本结转方法,一经确定,则不能轻易改变。因为这种改变,往往并不仅仅是管理模式的改变,也往往存在着因成本结转方法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处理混乱的风险,必须慎之又慎。

★用订单控制库存

没有订单的采购,意味着采购回来就是库存;没有订单的生产,就等于制造库存;没有订单的销售,就不外乎是处理库存。因此,库存问题,显然不只是仓库管理问题,也不仅仅是生产问题。当我们以系统思考的方式进行审视时会发现:其实如何让离仓库最“远”的营销部门提高订单准确率,才是控制库存的根本。

库存控制不力会给企业带来高额成本,制造业的企业平均库存成本占库存产品总价值的30%~35%,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而库存形成的核心来源于订单的失真。因此,提高订单的准确性可以为企业削减大量的库存成本,进而起到提高公司利润的目的。

一、订单失真的原因管理学专家包敦安认为,企业订单失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变化导致的订单失真
企业将产品生产出来后,在仓库里积压几个月,如果在业绩较好的时候就等于未雨绸缪,否则,一旦市场形势转变为供大于求,企业的高额库存就会像原本处于深水中的石头,随着水位的下降而暴露无遗。

2.以销定产导致的订单失真
大量企业的经营理念由“以产定销”转变为按订单生产后,订单失真的现象就更明显了。因为订单是由分公司的销售人员提报的,而订单的准确率又是确保零库存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主观方面分析,分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将销售业绩作为其主要考核指标,而将订单的提报作为工作中的辅项由销售内勤代填报,但销售内勤不会也不可能将订单填报准确。同时,分公司的销售人员在与经销商沟通时,会将回款以及销售额作为沟通的主要目标,而在订单沟通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较少。从客观方面分析,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同时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由下订单到订单的满足,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就有可能当产品到达时,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尽管总部在没有接到订单时不生产,保证了总部的零库存,但是分公司的库存却不是零,因此公司仍然达不到零库存。同时,在按订单生产的状况下,总部为了防止订单不准确而导致缺货情况的发生,生产部门、计划部门也会根据历史数据而提前生产部分型号的产品。试想,整天在一线打打杀杀的分公司经理提报的订单都不准确,与市场相距遥远的部门所做的规划,怎么可能不形成库存呢?

3.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导致的订单失真

彼得·圣吉在他的名著榨五项修炼》中一再强调:职能主管在工作中是不可能学会系统知识的。客观上是主管们各有其工作立场,或另外为了领导的要求,往往不得不做出对局部有利而对整体有害的事情。对订单最为关注的人员是销售部门的人员,但是订单的实现却需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采购部门等的配合,而这些部门在看待订单的问题上与销售部门是不一致的。

生产部门所关注的是总体产量以及生产的平稳性,但目前的薪酬体系加强了部门间的各自为政。对生产部门考核的仍然是以产量为主的指标,在满足销售部门订单的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生产部门仍然按照总体产量的完成情况来拿薪水。这也就意味着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没有形成严格的咬合关系。而同样的,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也没有形成咬合关系。导致销售人员下达订单后,或者订单满足的周期过长,或者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长期下去,各部门人员对订单的重视程度不断下降,进而将订单视为一项应付性的工作,即使销售人员所提报的订单是准确的,也得不到满足,订单依然失真。

二、提高订单准确率的措施针对上述种种原因,包敦安认为,按订单生产是企业必然的选择。而在按订单生产的状况下,订单应该由各分公司销售人员提报。因此,提高订单准确率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一套对分公司销售人员提报订单的准确性进行考核的激励机制,以及建立一套机制使得订单在各个部门传递的过程中得到既快又好的满足。为了做到这两点,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

1.用资源存折法,对分中心经理提报订单进行考核激励
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根本思路在于将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转变为在制度约束下、掌握一定资源、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个体,也就是说,只有将员工转变为受制度引导与控制的“利润中心”,才是效率最高的模式。资源存折法正是基于这一点而提出的。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作,处于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实现相应的产出。因此,我们可以将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三表虚拟整合为对每位员工进行考核的表格,称之为“资源存折”:收入在资源存折上表现为正项,费用、成本等列支为负项,年末正负相抵、扣除所得税后即为该员工的经营业绩,然后该员工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提成。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将销售人员实现的销售额作为其收入,而将产品成本、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广告费用、政策费用、工资费用、办公费用、利息费用等作为经营成本,年终正负相抵后的剩余项扣除所得税,就是销售人员经营的成果,并据此按照一定的比例享受相应的利润。

在上述方法下,库存费用被单独列支出来,销售人员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就要提高订单的准确性。如果因为订单不准确而带来高库存,销售人员是要付出高额代价的。因此,销售人员会将订单工作视为一项主要工作,在下订单前,认真地与客户就型号、数量等方面进行沟通,直至达成一致意见并由客户在订单上签字或交纳一定的准备金。同时,销售人员还要研究当地市场的特点,确定当地的主推产品及卖点,确保产品入库后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被消化掉。另外为了达到高的订单准确率,销售人员还要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确定企业未来开发产品的方向。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收到销售人员的订单,才能进行生产。因此,资源存折法使企业按订单进行生产,从而有利于企业零库存的形成,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资源存折法对销售人员的激励具有双重含义:第一,自我激励。囚为在资源存折法下,销售人员是作为经营者出现的,作为一名经营者所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金钱激励所不能比拟的;第二,利润激励。因为销售人员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年末存折中的利润情况,因此销售人员会最大限度地少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控制库存,保证订单的准确性,从而取得更高的经营业绩。

2.使用市场链机制,确保订单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市场链机制的原理是:打破原有组织的平衡,使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咬合的链条关系。由于每一个岗位都有与其接口的部门,以此可以形成内部市场机制。市场链条的起始处为销售部门的订单,订单进入生产部门,生产部门紧接着对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订单。结合资源存折法,生产部门的各个岗位也是利润中心,其收入来源于对销售部门订单的满足情况。采购部门的收入则同样取决于对生产部门订单的满足情况。通过市场链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使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形成市场——客户关系。于是,所有部门工作的中心都在订单的满足方面,避免了部门之问各自为政而导致对订单不重视的情形发生。
同时,市场链机制还可以起到过程管理的作用。例如:起初,从销售人员下订单到订单的满足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为了提高收入,生产部门会尽快满足订单,采购部门也会尽快满足生产部门的需求,从而使订单从下达到满足的时间逐渐缩短,进而使各自岗位的利润得到提高。

★如何决定适当库存额

传统管理下的企业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采购,由于不知道市场在哪里,所以视为库存采购,企业里有许许多多“水库”。现在的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库存不仅仅是资金占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会形成很多的呆坏账,所以确定适当库存额非常重要。在决定适当库存额的时候,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从资金周转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经营难免关联到资金问题,只要能改善库存周转率,资金方面的问题就比较从容应付。库存周转率对企业的库存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先要对总资产和商品库存额之间的比例、库存周转率、销售额、毛利率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能认为周转率高了就必然好,低了就不好,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判断。因此,必须站在资金周转的立场,利用下列公式来算出适当库存量,进而研究其构成比率的内容。

存货资产构成比率=商(制)品库存额,总资产×100%

此公式中的分母——总资产,包括企业所拥有的现金、应收账款、预付款、商品或制成品存货、土地、建筑物(店铺、仓库)、分支机构、服务中心及其他投资项目等。我们必须研究一下这些总资产和作为分子的商(制)品库存额——存货资产之间为何种程度的比例,将它拿来与过去的实绩及其他关系密切的同行的标准来比较一番,以此来调整批购及库存数量,避免持有太多库存。

二、综合考虑行业和企业实际情况决定

在制造业方面,从前决定库存量时,一向对于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等没有通盘的研究,而是分别地进行,采用不同商品库存的方式而未考虑其均衡。所以也不曾有综合总库存方面的方案,常有经年累月地自然增高库存量的倾向。如果要实施较新的库存管理法,可以考虑各种商品的特性依照各个品种和多数商品的集团来管理,按照品种和集团之别来积存,综合地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制成品各类别,使之压缩整体库存量。

销售业的商品库存也是一样。决定商品总额的范畴,本是一件重要决策。但是,经营季节性强的商品的企业以及经营流动性较强的商品的企业,或销售品种多数量少的商品的小规模零售企业等,则不便如此依据库存周转率及商品构成比率来作通盘研究与管理,否则将耗费很多时间、资金及人力,不太合算。

即使是在经济通货膨胀期,如果上述各种企业还有空闲资金的话,也可以针对某种能够确实预料得到的畅销品,尤其是对于厂商或工场将要缺货且预期必定涨价的商品等,有计划地拥有“备荒库存”。反过来说,资金周转情况欠佳时,就得减少批购商品的品种,以此来合理调整库存。这样,参照过去的经验和顺应实际情况来决定适当库存量才好。

如果企业通过各种方法都无法决定适当库存额时,可以从分析及研究企业当前资金周转状况人手,找出是哪些原因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是库存量过大还是产大于求,或是销售环节出现问题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再对库存额作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当的库存决策。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企业要保持适当的库存,就必须定期对市场动态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便于在制订计划时对库存额作出增减。

对于一些季节性商品,要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该类商品准确的变动周期及变化的时段,为及时准备季节性商品和合理增减季节性商品的库存额提供依据。

★解一解存货成本的疙瘩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将在生产经营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它包括:各类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企业取得的存货,必须有确切的金额才能够人账。

一、存货的初始成本

《小服装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这表明小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存货人账价值的基础应采用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

1.存货初始成本的含义
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1)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的费用。商品流通企业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
(2)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增加费用,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和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3)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成本,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除此之外,企业发生的产品设计费用应计人当期损益。

2.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费用

下列费用不应当包括在存货成本中,而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超过定额标准或有关标准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发生这些费用,对存货达到目前状态没有什么帮助,因此不应该计人存货的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仓储费用,是指企业在存货加工和销售环节发生的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存货成本。如酿酒企业为使生产的酒类达到规定的标准,而必需发生的仓储费用,应直接计入酒的成本,而不应该在发生时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3)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经营人员的工资等。这些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二、存货收入的成本

存货取得来源的不同决定了其实际成本构成的不同。根据存货取得来源的不同,存货的不同成本如下:

1.工业企业外购存货外购存货是指企业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存货,它的成本由买价、采购费用和税金三部分组成。
(1)买价。即供货单位开出的发货票价款,如有进货折扣和进货折让,其买价应为扣除销货方进货折扣、进货折让后实际需付的金额。
(2)采购费用。主要包括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购入存货应负担的税金和其他费用。
(3)税金。企业在采购物资时,除要支付买价和相关费用外,还要支付相关流转环节的税金。目前我国的流转税采用了两种方式,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即价格中包含了流转税,如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价外税即税金不包括在物资的价格之中,典型的就是增值税。对于价内税和价外税我们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企业购进存货中所包括的价内税是价格的组成部分,构成存货成本;对于价外税,应区别情况处理:经税务部门认定的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服装企业,无论购进货物时是否取得了增值税抵扣证明,一律计人购进物资的成本;对于被税务部门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服装企业,如果取得了增值税抵扣证明,则支付的增值税不计入存货成本;如果未取得抵扣证明或用以非应税项目及免交增值税项目的,支付的增值税则计人购人物资成本。

2.商业流通企业外购存货
按照进价和按规定应计入商品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自制的存货
以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成本。

4.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
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人成本的税金计入成本。

5.商品流通企业加工的商品
以商品的进货原价、加工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成本。

6.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入成本。

7.接受捐赠的存货
按规定确定其实际成本。

8.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
对于不涉及补价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补价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补价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9.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
不涉及补价的,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的,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支付补价的,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

10.盘盈的存货
以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计算成本。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