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区域产业特色,即产业集群。大量的服装面料生产企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形成了对下游采购商大规模、多品种的服装原材料市场的供应能力。本章重点熟悉服装原材料供应商的情况及交易方法,了解原材料供应流程及管理方法。熟悉货品分析的内容,了解生产计划分类、制定、实施及样衣试制流程,掌握生产计划的控制与管理方法。了解货品订单形式、货品订单制定、评审内容及方法。了解服装跟单的意义及相关概念,熟悉服装跟单程序。了解库存基本概念、库存类型及作用,掌握库存控制与库存管理方法。
服装原材料的分类、特点以及国内外面料市场概况;原材料供应商的分类及特点;采购方式及交易方法的分类与特点;原材料采购注意事项及原材料管理等对服装企业至关重要。服装货品分析、货品加工工艺要求、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样衣试制的目的与程序以及如何进行生产计划的控制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服装生产订单、面料订单的概念、订单评审以及生产外包订单的制定;讲解货品订单跟进内容,包括服装跟单的意义、相关概念以及服装跟单程序。库存基本概念、库存类型及作用、库存控制与库存管理、ABC分类法在库存控制中的应用以及仓库货品管理等内容。
服装生产商首先要根据零售商或中间商的要求来制订订单计划,在此基础上,才能制订出生产计划和实施方案。对于生产型企业。货品计划在整个商品企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完整、可行的货品计划,是从货品的上游开始规划的,实施全面货品管理的一个整体方案,包括服装原材料采购计划、生产计划与生产管理、货品质量的控制以及标准的制订、货品库存计划及管理等内容。
★货品库存计划与管理
服装企业仓库里的面料、辅料及成衣都属于库存的范畴。库存是企业用于El后销售或使用的储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库存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严格管理与控制。对于服装生产企业而言,由于服装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时效性很强,因此,对于货品库存量要严格控制;而对于原材料则要有足够的库存量,以保证生产Jl页禾1]进行,能够按期交货。因此,做好库存计划与管理至关重要。
一、货品库存概述
(一)库存基本概念
库存是企业用于今后销售或使用的储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管理学上定义库存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任何物品的停滞与储藏”;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库存表现为给定时间内企业的有形资产。服装企业面料仓里的面料、辅料仓里的辅料、成品仓里的成衣都属于库存。
库存的存在有利有弊。库存的作用主要是能防止短缺,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使生产尽可能均衡地进行;另一方面库存占用了大量资金,发生库存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甚至导致企业亏损。一定量的库存有利于调节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保证企业按时、快速交货,可以尽快地满足顾客需求,缩短订货周期。对于服装生产企业而言,由于服装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时效性比较强,因此,对于成品的库存量要严格控制。而对于一些常用原料或辅料,需要有一定量的库存,从而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能够按期交货。
(二)库存类型及作用
1.按库存状态分类
按照在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库存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三种。原材料库存可以放的两个位置是供应商和生产商。原材料进入生产企业后,依次通过不同的工序。每经过一道工序,附加价值都有所增加,从而成为不同水准的在制品库存。当在制品库存在最后一道工序被加工完后,即变成成品,形成成品库存。
2.按库存的作用分类
(1)周转库存。这是由批量周期形成的库存。采购批量或生产批量越大,单位采购成本或生产成本就越低,从而每次批量购入或批量生产,就会产生周转库存。原材料每次订货批量越大,两次订货之间的间隔就越长,周转库存量也越大。
(2)安全库存。这是为了应付需求、生产周期等可能发生的不测变化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
(3)调节库存。这是为了调节需求或供应的不均衡、生产速度与供应速度不均衡、各个生产阶段的产出不均衡而设置的。
(4)在途库存。指正处于运输以及停放在相邻两个工作地点之间或相邻两个组织之间的库存。这种库存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有意设置的。在途库存取决于运输时间以及该期间内的平均需求。
3.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类
(1)独立需求库存。这是指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独立需求库存是指那些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是由市场所决定的需求,这种需求与企业对其他库存货品所做的生产决策没有关系。
(2)相关需求库存。就是指与其他需求有关的库存。根据这种相关性,企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二、货品库存管理与指标控制
介绍生产中库存的产生原因、种类及管理,库存控制指标的制定与监控。
(一)库存控制
为了认识库存控制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必要和合理的库存。
1.库存的积极作用
缩短订货提前期;维持生产稳定性;增加生产计划的柔性;利用经济订货批量;具有储备功能。
2.库存的消极作用
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增加企业的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掩盖了企业众多的管理问题。
3.合理库存含义
合理库存包含合理库存量、合理库存结构、合理库存时间、合理库存网络四个方面。
(1)合理库存量。指在新的商品或原材料到来之前,能保证在此期间商品或原材料正常供应的数量。
(2)合理库存结构。指商品的不同品种、规格之间库存量的比例关系。
(3)合理库存时间。指库存的周期,库存时间受商品销售时间或生产资料满足货品加工生产的时间、物品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4)合理库存网络。仓库网点的布局,也是合理库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4.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是指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使库存物品数量最合理时采取的有效措施。库存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多了会造成积压,少了又会出现不能满足正常生产所需供应,因此,保持合理的库存是为了在分销过程中保证货品销售能够连续进行。库存控制的内容包括确定货品的储存数量与储存结构、进货批量与进货周期等。把库存量控制到最佳,尽量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库存管理好,获取最大的供给保障,这是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甚至是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库存管理
1.安全管理的意义
现代化的仓储不仅要具备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即具备先进的设施,同时还要保证仓储有好的劳动环境和生产秩序及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职工、设备及物资在储存中的安全。
2.安全管理的任务
仓储安全主要指仓库、机械设备、物资及人员安全等多项内容。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加强仓储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和知识宣传,重视作业人员的资质管理和业务培训及安全教育。
3.仓储人员的管理
仓库主管主要负责安排库房各岗位人员的日常工作,保证货物进、出库有序、准确、准时;合理安排货位,做到货物码放整洁、清晰,便于操作,确保库容最大化利用;通过加强各项管理提高提货人员的满意度,积极维护与货仓相关单位的公共关系,确保突发事件的及时解决;积极寻求改善库房各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积极寻求改善各种操作规程、管理工具的方法,使公司的服务更趋合理完善;对下属进行必要的岗位知识培训,同时对其工作进行激励和评估。
出入库管理员主要负责货物出入库过程中选用搬运工具与调派工作人员,并安排工具使用时段及人员的工作时间、地点、班次等;制定相应的货物入库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负责货物的合理安全存放;建立货物入库台账,每日进行货物入库记录及统计;对退货及换货货品要另类统计。严格按照出库凭证发放货物,做到卡、账、物相符;严格对货物进行复查;监督货物的装载上车,并现场指挥管理。
搬运员主要负责仓库货物的搬运工作,做好上一道作业的衔接和配合,保证物资入库和出库的移动和搬运,避免各种不合理的作业停顿;严格按照搬运业务规定进行;根据货物的特性,合理选择和使用搬运作业设备和工具,做好日常的维护和养护;合理安排搬运人员和设备;加强搬运作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避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三)ABC分类法在库存控制中应用
在库存系统中,帕累托原理(20/80定律)同样适用,即少数的库存占用了大量资金。ABC分类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帕累托原理。按照所控制对象价值的不同或重要程度的不同将其分类,找出占用大量资金的少数物料,并加强对它们的管理;对那些占少量资金的大多数物料,则实行较松地控制。
任何一个库存系统必须指明何时发出订单,订购数量有多少。然而,大多数库存系统要订购的物料种类非常多,价值也不一样,有的很昂贵,有的很便宜,因此,对每种物料采用模型进行控制有些不切实际。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用ABC分类法把库存分成三类:A金额大的物料;B中等金额的物料;C金额较小的物料。A类物品应尽可能从严控制,保持完整和精确的库存记录,给予最高的处理优先权等,而对于c类物品,则尽可能简单地控制。ABC分类的结果并不唯一,分类的目标是把重要的库存与不重要的库存分离开来,具体的划分取决于具体的库存问题以及企业相关人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对库存进行管理。如果时间多的话,企业可以适当增加AB两类物料的数量。
将库存进行ABC分类,其目的在于根据分类结果对每类物料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例如,从订货周期来考虑,A类物料可以控制得紧一些,每周订购一次;B类物料可以两周订购一次;C类物料则可以每月或每两周订购一次。值得注意的是,ABC分类与物料单价无关。A类物料的耗用金额很高,可能是单价不高但耗用量极大的组合,也可能是单价很高但耗用量不大的组合。与此相类似,c类物料可能价格很低,也可能是用量很少。
有时某物料的短缺会给系统造成重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该物料属于哪一类,均应保持较大的储备量,以防短缺。为了保证对该种物料的严格控制,可以强迫将其归为A类或B类,而不管它是否有资格归属为这两类。
(四)仓库管理
服装生产企业的仓库是储存物料的主要场所,它起着蓄水池的作用,是各种材料存放和供应的中心。仓库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料入库前的准备、验收,保管、发货、清仓盘点等工作。
1.入库前的准备
各种物料在验收入库之前都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以提高效率。货物可以到供货单位或车站、码头去提,也可以直接运到企业的仓库中。准备工作有几方面:仓位准备,在货物入库前,应该根据其性能、数量、体积、质量等因素确定货物存放的位置,提前做好清扫和整理工作;操作顺序的安排,根据货物入库的数量、时间、品种做好接货、验收;货物的验收入库包括对进厂的货物在入库前要按照验收程序和手续进行凭证核对、数量验收和质量检查等工作。
2.货物点收
货物点收是由仓库收货人员与运输人员进行货物交接工作时,检查货物的数量是否准确。收货人员要对货物名称、数量、尺寸、标志、包装等内容检查,以确保合格。只有当单据、数量和质量验收无误后,才能办理入库、记账、立卡等手续。如发现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单据有不符合规定的,应查明原因,报告主管部门及时处理。
3.保管
货物入库后,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及体积大小、包装情况等予以妥善保管,保持好货物原有的质量水平。物料保管要做到不缺、不损、不混号以及账、卡、实物和资金相符。
(1)合理存放。实行分区、分类编号。分区是指存放性质相类似货物的一组仓库或设备。如面料仓和辅料仓分开,就是分区管理的一种应用模式。分类和编号是根据仓库的场所分成若干个货位,按其地点和位置的顺序排列,采用统一规定的顺序编号。这样可以做到库容整洁、标志明显、材质不混,便于取送、发放、检查和盘点。
(2)科学保养。科学保养是根据物料的性能,采用必要的防潮、防腐、防霉等措施,使物料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不变形、不损坏,保证企业生产技术上的要求。在物料的保管过程中,还必须建立健全账、卡档案,需求及供应等情况,发挥仓库的作用。
4.发货
发货是指生产部门或物料需求单位提出要求,由仓库管理员根据领料凭证对相应的货物进行清点、搬运或简易包装后发货。仓库的物料发放一律要有凭证。做好物料发放工作,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1)严格核对领料凭证。确认发货的品种,如规格、颜色等,仔细核对,防止出错;确保发货的数量准确无误。
(2)实行送料制。由仓库供应人员按计划实行定期、定量送货上门。实行送料制,既节省生产工人的领料时间,使生产工人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制造货品,又便于仓库管理人员掌握生产现场材料消耗情况,及时调剂余缺,防止物料的积压和浪费;还可以及时回收用料部门生产现场的废旧物料。
(3)实行补料审核制度。翻工废料、超定额等要求补领材料时,必须经过审核批准,才予以补料。
(4)实行退货和核销制度。退货的范围通常包括生产任务完成或工程竣工节余下来的原材料;计划调整、技术改造剩余或不需要使用的物料;发出的材料规格、质量不符或错发的材料;边角余料中可以继续利用的材料等。退料方式一般有实物退料和转账退料两种。仓管部门要汇同车间对本月所消耗的原材料、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和消耗定额进行核销,避免生产资料的浪费和物料消耗情况的失真。
5.盘点
根据管理的需要和物料的性质,盘点一般分为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和永续盘点三种方法。盘点的内容是检查原材料账面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及时掌握库存的变动情况;检查各类货物有无超储和损坏;检查库容是否整齐;检查仓库设备和安全设施有无损坏等。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和责任,对于超储积压的货物要做出处理。
★服装原材料采购计划
服装原材料的采购计划,是服装生产的源头,直接影响到服装货品计划和生产过程管理,要想做好服装原材料采购计划,既要了解服装原材料的分类、特点以及国内外面料市场概况,熟悉原材料供应商的情况,又要了解各种采购方式及交易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供应商和采购方式。此外,还要了解物料采购注意事项及物料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一、服装原材料概况
服装原材料是服装生产企业维护生产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所需物品的总称,主要包括面料、辅料、机物料三大类。面料为服装主料;辅料包括里料、衬料、垫料、填充料、缝纫线、纽扣、拉链、钩环、尼龙搭扣、绳带、花边、标识、号型尺码带、洗标等;机物料包括包装用材料及打包用机物料等。
(一)国内面料市场概况
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区域产业特色,即产业集群。大量的服装面料生产企业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市,形成了对下游采购商大规模、多品种的服装原材料市场供应能力。目前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五省市面料产量占全国面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纺织面料批发交易市场,如浙江的中国轻纺城、江苏吴江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广东西樵的轻纺城等一级批发市场。企业在市场建立销售网点,主要负责将面料批发给周边地区和外省市服装企业、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成规模的面料批发集散市场较少,一般是以一级批发市场为货源地,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二级批发市场,由于面料购买者的不同和购买量的差异,需要有不同的流通渠道来销售面料。由于服装货品需求有些是可以预测的,但这种预测准确率较低,并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这也同样波及服装面料市场的需求变化。面料需求量预测通常根据以往经验估计,波动需求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国际面料市场
我国是服装面料的主要消费大国,高档面料多数依靠进口。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棉、毛、化纤原料最大的购买国之一,国内企业对国际市场原料、染化料和高档面料的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必将引起国内市场的强烈震动。我国面料进口的前十大市场依次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意大利、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外国许多面料供应商认为中国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在面料、染化原料大量进口的同时,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依存度约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来料加工贸易,实际的国际市场依存度也在30%以上。全球范围内纺织区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达国家已经从纺纱、织造、服装制作等劳动密集型转向化纤、印染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纺织品服装进口依存度也在提高,中低档服装需大量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物美价廉.一盲受到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欢迎。我国的面料出口前十大市场分别为中国香港、阿联酋、韩国、孟加拉国、日本、墨西哥、伊朗、意大利、印度、越南。我国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是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二、原材料供应商与交易方式
(一)原材料采购方式
原材料的采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采购;另一种是分散采购。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现简述如下。
1.集中采购
通常是用于大批量的采购任务。集中大量采购的优点是可享受较高折扣优惠;易获得所需物料,且原材料品质一致,如面料每一匹布之间都会有色差等问题,集中采购可以尽量避免;还可节省采购成本等。缺点是作业流程长,缺乏弹性;由于原材料市场的复杂多变性,对紧急采购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时,容易丧失商机。
2.分散采购
分散采购的优点是作业速度快;能够有效利用当地资源;职权分明,易于管理。缺点是成本过高;不易享受折扣优惠;物料品质不易达到一致;在物料的管理方面也较为繁琐等。由于需多次采购,容易形成每批货的误差,进而对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二)与采购商的交易方法
采购的交易方法有议价、比价、招标、询价现购、市场选购等多种,要根据采购具体需要与市场供应情况而定,通常企业采用招标方法。
1.议价
议价指买方与供应商以商议方式决定其所需物料的价格、质量要求、供货方式及费用等。适用场合为急需购买的物料或供应商仅有一家而无其他竞争者时多用。
2.比价
比价指买方函告有关厂商,定期前来报价之后,并以议价的方式选定供货商。适用场合为:合格的投标厂商不足三家或采购的物料必须保密,不能公开招标等情况下使用。
3.询价现购
如果采购的物料数量少而且价值不是很高,则可以直接向市场询明价格,现货采购。这种方式又被称为市场选购。
4.招标
招标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采购方法,指买方以公告方式,邀请供应商定期前来报价,并以公开标价的方式选定供应商。该方法在供应商有三家以上时使用。优点是通过供货商之间的公开竞争,实现采购的公正、公开,易于采购到价廉物美的原材料。
5.采购跟催
采购订单签订后,采购人员需要经常与供应商保持联络,确保原材料的品质、数量和交货准时。对于大规模的采购,必要时需要派员进驻原材料生产厂进行跟催。
(三)原材料供应商及其供货流程
1.原材料供应商
可能存在一系列的供应商,每一级供应商为上一级供货商提供生产原料,所以类似的循环会在不同阶段之间进行。成衣制造商的采购部门一般是根据生产计划表以及本公司原料库存情况来进行原材料的采购。面辅料供应商的生产计划安排应根据自身企业规模和客户情况等,一方面考虑成衣制造商的采购计划;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面料的直接销售或出口等因素。在面料供应商只对成衣制造商供货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辅料生产厂,其生产受成衣制造商影响特别大。在考虑生产计划时,其产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是订购量和库存量,生产时间的决定要素是生产进度和交货运输时间。
2.供货流程
供货流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成衣制造商的生产计划_面辅料供应商的生产计划一面辅料的生产和运输一成衣制造商接收面辅料。
(1)生产计划。成衣制造商从供应商那里订购面料和辅料,补充原料库存。而成衣制造商在生产安排方面一旦做出决定,面辅料的需求量就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来。原料订单取决于生产安排,将面辅料供应商与成衣制造商的生产计划联系起来至关重要。
(2)面辅料的生产和运输。面辅料生产主要依据生产计划来进行,为了满足成衣制造商的订单而生产的那部分,特别要注意进度协调。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而赶不上订单时间,必须提前与成衣制造商协调,以便成衣制造商做好调整,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货品生产出来后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陆运、水运、空运),并找可靠的承运商进行发货,还要注意运输情况跟踪,并把信息及时传递给成衣制造商。
(3)成衣制造商接收面辅料。接收面辅料的工作是根据订单,进行数量上的核对和质量上的检验。主要是质量检验,因为成衣质量主要取决于面辅料的质量。在接受原材料时,要对检验方法、内容和检验工具进行规范,特别是检验内容一定要依据合同严格进行,并对不符合订单要求的原材料进行处理,一般是退回给供应商。
三、原材料采购与物料管理
原材料采购是公司或企业向外界做出的购物行为,以获得所需的原料。在获得保质、保量物料的原则之下,尽量降低总成本。
(一)原材料采购注意的问题
(1)要以订单客户提供的原料小样为依据,采购所需原材料。如果在购买过程中遇到困难,需与客户及时沟通,取得客户的认可后方可执行。
(2)注意维持原材料的持续供应,保证订单生产任务顺利进行。
(3)要注意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做好采购验收工作。
(4)货比三家,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原材料和售后服务。
(二)原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采购管理的范围包括用料计划与预算、存货控制、采购管理与仓储管理等。
1.用料计划与预算预算在一个固定的生产周期中,所需原材料的种类与数量。由生产部门决定用料计划并与采购部门协调制定原材料预算。
2.存料控制
这是原材料采购管理的中心,目的是配合生产实际需要,以最低的原材料仓储量,为生产提供最经济、有效的服务。
3.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收料、发料、存储以及呆废料的处理等。
(三)采购成本管理
1.前期费用原材料供应计划确定后,采购部门就着手开始采购活动。采购的前期工作包括市场调查、质量评审、信用评估、见面洽谈及派员现场调访等。这些工作都会发生费用,若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信息失真、质量不佳、差旅费过高等问题。为此,要广泛利用好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载体,有效地发布和查询市场信息,既可减少前期费用,又可充分掌握市场信息。
2.采购价格
采购价格直接决定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一定量的货品,最终所需的原材料数量是一定的,因此,采购价格的高低,极大地影响了货品成本。采购中常出现的价格差异,关键是因为供应商与采购者的市场信息不对等所致,供应商凭借较为充分的相关信息,常常占据较大的优势。如果企业通过招标采购,将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利用不同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扭转劣势,并从中获取价格利益。
3.采购批量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周期性,决定了企业持续而且成批量采购。采购次数越频繁,储备资金越低,资金周转率越高,但采购前期的费用和采购价格就会越高。因此,可以根据企业规模、货品数量、质量等因素确定经济采购批量,来寻求综合成本最低点。
(四)使用成本管理
1.库存量
最理想的库存就是所谓的“零库存”,即通过签订适当的合约来约束供应商,完全按照时间、数量来满足自己的原材料需求,但在现实生产中很难做到。因为不确定因素往往导致无法预料的风险,所以必须按照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库存量,防止不必要的超储积压或资金沉淀。
2.余废料
原材料采购是成批量的,但生产过程中材料使用是按一定尺寸、一定数量领用的,因此,就会产生整料未用完的余料。对余废料的及时盘查做好再利用工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信息相关性
由于市场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和收集手段的局限等问题,企业决策者和财务核算人员往往得到的信息比较滞后。所以采购人员必须和财务人员配合,将成本信息在丧失其对决策的影响之前提供给决策者,以便在最有利的时机进行采购,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生产计划与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即有关生产的企划,是指企业对其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生产期限、生产能力、生产手段、生产步骤及面辅料采购等方面进行的整体构思和计划。制订生产计划首先必须了解生产计划的类别及特点,然后进行货品分析,探讨货品加工的工艺要求,进而再确定生产指标体系,安排生产进度,确定车间生产任务,并且,做好生产过程管理等工作。
一、货品分析
货品分析是根据服装企业设计部(或客户订单)提出来的货品样衣与规格要求,为了进行合理的加工生产,必须分析其货品的制作程序以及加工所需的设备、质量要求等。
(一)货品分析的内容
在制订生产计划之前,需要对所生产的货品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加工工艺以及样品的具体要求,分析适合工序能力的缝纫技术、工艺方法等,具体分析事项如下。
(1)根据加工工艺、规格要求、样品来分析其款式、面料、辅料、尺寸、数量及缝纫要求等事项。
(2)研究加工工艺技术,设法利用特殊加工附件,尽可能地把手工作业改为机械化加工方式。
(3)充分探讨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包括工人技能、设备功能、设备布置等,以确保生产工艺顺利进行。
(4)仔细考虑消费者所追求的货品价值究竟是什么,以免过分费工而对货品质量或外观改变不大的工时浪费。
(二)探讨货品加工工艺要求制订工艺标准,明确工艺要求,对于生产效率和货品品质至关重要。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认真理解加工工艺要求,特别是对于新客户或新订单的新款服装更要加倍细心分析到每一个细节。
(2)对于加工的难点部位,仔细研究其加工工艺方法。如果是勉强加工出来,其货品质量必然会降低。
(3)如果认为某处的加工工艺有需要改进、变更的,必须请设计部门批准后,才能改变加工工艺方法。
(4)备妥加工设备及各种附件。为了简化工艺,摆脱单纯依靠技巧的工艺思想,并且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应该广泛收集各地展览会展出的各种新型机械设备、附件等设备与技术信息。此外,还应该不断改进附件,探讨新的想法与方案,积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试制。
(5)研究探讨适合本企业工序能力的技术工艺方法。包括进行缝纫加工程序的研究探讨,通过试制,分析其结果,再加以总结、推广。
二、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即生产方面的策划,是指企业就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生产期限、生产能力、手段、步骤、面辅料采购等方面的整体构思和计划。它包括确定好生产指标体系、安排好生产进度、车间的生产任务等。
(一)生产计划分类
1.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代表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具有纲领性和战略性。如制订开发新货品和新款式的计划,生产场地扩建和工艺设备计划,引进专业人才和人才培训计划,开发市场和发展连锁店计划等。
2.年度计划
年度计划指执行期限为一年的生产计划,是主管部门对企业自身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月度计划
月度计划是年度计划的分解,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会依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4.作业计划
作业计划是指生产作业的进度安排,是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的具体分解和实施,是企业车间的生产任务书。它规定了计划期内要生产的品种、数量和质量。
(二)生产计划制订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事项。
(1)货品分析。将货品或平面结构图按衣片、零部件以及里衬等进行分解,确定各部分面辅料的使用情况。
(2)生产分析。即货品生产流程分析,每个流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分析,尤其是有关负荷的分析。
(3)加工工艺确定。通过样衣缝制以及参照类似货品的加工工艺,确定工艺方法和工序组合及缝制时间,编制好工序流程表。
(4)作业方法确定。根据样衣缝制的第一手资料,决定流水线上所使用的设备、工具、作业方法等。
(5)作业时问确定。在样衣缝制的基础上再制定批量变换时间和加工时间。
(6)货品工时分析。主要是总标准时间、每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分析等。
(7)牛产线和仓库作业场所的分析。
(8)服装面料、辅料的准备时间。
2.生产能力分析
生产能力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人力负荷分析。针对各种货品的数量、标准时间来计算出生产的理论人数。
(2)设备负荷分析。先确定生产所需设备的种类,然后依照以往生产同类货品的经验计算出各种设备理论生产负荷,将计算设备数量汇总,最后对比现有机器设备情况来调整安排。
(3)生产能力调整。
在没有完全做好生产准备或者是生货品种与数量有大的调整变化、人力与设备负荷不平衡状况下,需进行短期生产能力的调整,以便使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3.日程计划
日程计划是关于生产时间顺序的安排。它有两层含义:静态时间和动态时间。静态时间即所说的工时数,而动态时间是指进行中的时间,通常称为日程。在制订生产计划时,第一阶段要进行静态时间处理,计算作业量;第二阶段运用动态时间安排日程。根据加工顺序及生产计划,决定各作业和有关业务的时间计划,以便在交货期内完成生产任务。一般先制订一个月以上生产的大致计划,主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确定交货期。然后制订每El的具体工作计划及具体的细节安排。
4.订货型生产计划编制
(1)订货与市场销售预’狈9结合。编制计划时依据客户的订货,因此,企业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参照企业历年的订货资料和市场动向,估计出订货数量来编制计划。
(2)根据生产能力接受订货。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负荷情况,充分利用企业的剩余能力作为重要的参照条件进行实际编制。
(3)掌握各个部门情况。完全掌握参与生产各部门情况,如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等情况之后,依此为基础来编制计划。
5.订单型生产计划编制
订单型生产的El程计划是由大、中、小三种日程计划构成。是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编制出设计、采购、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等的开工与完工日期。
(1)交货期决定。由于影响计划编制的因素比较多,因此,接单人员一定要懂生产工艺并对整个生产加工能力与技术水平有充分了解,才能确定好交货期。在接单生产时,应当考虑不能过多地超出企业生产能力接受订货,也不能不顾生产周期过短而盲目接单。不能随便同意客户更改产品设计与交货日期,也不能接受亏损或无利润的订货。
(2)月计划编制。月计划是以订货合同规定的交货期为依据,确定有关部门的生产日程计划。需要完成的订货有哪些?有哪些客户?需要完成的总数有多少?生产部门依据销售部门提出的下月计划草案,编制下月生产计划。原材料部门也会依据生产计划提出原材料计划,最后采购部门依据原材料申请采购单编制进料计划。
(3)周计划编制。周计划是月计划分解而来的。编制的要点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种货品的加工顺序,做好生产能力与负荷的平衡,确保在生产周期内完成货品生产。周计划准确度要求很高,具有很强的实际生产指导作用,在制订好后不允许随意修改。
(4)H计划编制。日计划就是将作业分配到工作地点和操作者手中,并指明开工期与完工时间。日计划是根据周计划内容中包含的订单、货品以及数量来安排具体每天生产的。一般采用在开工前进行每日生产说明或者将计划公布在车间每日进度安排栏中,以此提醒和规定工人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完成任务。
(5)工时数计划。工时数是表示作业量的时间单位,通常用小时表达。一个人完成一小时作业量称为一个作业时间单位(一个工时)。工时数计划是指根据生产计划表,按照各种款式品种的交货期和产量,决定具体的作业量,与现有生产能力对照进行调整。在服装生产中,作业的内容通常用分和秒来计划。
6.生产周期确定生产周期指某一款服装从开工到全部完工所需要的标准天数。制订正确的生产周期,并合理缩短生产周期,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减少在制品,提高生产效率,加速资金周期,提高企业信誉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7.材料计划制定
根据生产计划,制定面料、辅料的种类、数量及生产周期。内容包括确认面料及相配的辅料,面料、辅料的库存量与实际生产相符,确保最低库存量基准,对所需面料、辅料及时订货。
8.注意事项
注意了解订单与作业相关的具体内容,如货品款式、规格、颜色、包装、花色搭配及交货日期等要求。了解原辅料供应渠道是否畅通,品种、规格、颜色、数量是否已到齐,即使是商标、尺码、洗涤标记等,若没有配齐,也会影响作业。面辅料质地、性能及布幅宽窄,查阅面辅料检测报告,便于实施裁剪作业。掌握工作进度,如工艺文件、工艺卡、图纸资料以及设备工具等准备情况。清楚参加作业的班组数、生产能力、流水量以及生产周期。注意上下工段、前后部门的时间差,编制出分段的作业计划,各环节、工序形成一个整体。正确核算企业的生产能力,合理运用人力、财力、物力,制订可行的生产计划。
(三)生产计划实施
安排生产计划,必须根据服装生产经营形势和市场需求,正确制定生产指标。
1.原材料准备
一是要检查品种、数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二是严格控制进度,准时交货,以免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主要检测内容包括面料品种、颜色、数量必须配齐,质量必须符合技术标准,所需的里料、衬料、线、扣、带、商标、尺码带、成分带、洗标、包装袋、纸盒、纸箱等。
2.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指为批量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投入生产样品的试制以及样品试制后的工艺改进意见。做好流水生产的工艺、技术、设备、人员结构、品种分析等生产能力的分析。具体包括各部门、车间、小组完成生产计划的能力分析;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分析,如货品品种突然变换,工艺方法紧急变更,生产工期要求大幅度提前等。编制批量生产所需的工艺文件。制作好裁剪样板、辅助样板及缝纫过程使用的小样板。组织生产工艺流程,明确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好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项目及标准。
3.人员、设备、场地准备
3.人员、设备、场地准备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人员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生产工人等。生产计划所需用的普通设备和专用设备。如还需添加设备,应进行成本核算。按货品的容量准备场地;按设备、手工作业所需要的数量安排场地。
4.生产计划实施原则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充分利用设备,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保证生产协调平衡进行;保持各生产环节的进度均匀;保持生产过程的平衡性,各个工序之间要实行平行作业;提高生产组织的适应性,通过调整及时满足经常变化的市场需求;保持生产过程的经济性。
(四)样衣试制经过订单评审后确认可以生产的订单,需进行生产前的样品试制。
1.样衣试制的目的
为了达到以下目的,样衣的试制是必须的程序。
(1)确认订单生产的款式及规格尺寸。
(2)确认与来样加工相符的面辅料。
(3)根据订单要求制定合理的加工工序并预测工时。
(4)测算材料消耗量。
(5)、狈4定工艺技术参数,为批量生产加工提供可靠依据。
2.样衣试制准备工作
(1)分析效果图或来样。分析订单生产服装的款式造型和特征。分析服装的结构特征,如各部位造型以及零部件的设计要求。选择与订单任务要求相适应的面料及辅料。对订单要求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并完成加工设备的选型。
(2)面辅料准备工作。审核所有材料的规格、品种、颜色、数量,确保与订单要求相符。
(3)试制人员配备。由从事新货品开发、技术较全面的人员来完成样衣试制。试制人员一般兼做生产线工人的培训或特殊服装的技术指导,并为制订生产技术文件及相关信息资料工作做好准备。
(4)准备各种加工设备。按照试制样衣用材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对各种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调试。如缝线的张力、针迹密度、缝纫速度以及熨烫设备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并处于备用状态。
3.样衣试制程序
(1)样衣纸样。确定服装规格,一般选用中间号型,内销服装须按照国家号型中的中间标准体,即女上装160/84,女下装160/68;男上装170/88,男下装170/76。外销订单根据销往国家的中间规格尺寸选择。如果是客户来样加工,可按照客户提供的实样测量成品的规格或者依据客户要求选择。依据订单要求的款式造型绘制纸样,要有各种面料、辅料纸样,并加放缝份和贴边,在纸样上注明样片名称、布纹方向、件数等。
(2)样衣缝制,整理加工。根据订单要求,首先选择缝制方法、线型、缝迹和熨烫方法等,制定既简单、合理,又能满足客户需要的加工工艺。样衣缝制、整理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如加工形式、方法、设备选型、加工时间、加工顺序等。
(3)样衣评价。检验款式造型,面辅料选择、加工工艺、加工质量、规格尺寸等方面是否符合订单要求。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和修改。若属于无法补正的问题,则要与客户沟通,得到客户的理解和确认。
4.客户确认样衣
在样衣试制完成后,与客户沟通,样衣被客户确认后,做好纸样、工艺、工序说明、工时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面辅料选择是否合适。
(2)服装规格、样板板型、加工工艺等是否达到客户的要求。
(3)对试制的样衣实物,客户是否满意。见表5—1样衣确认、鉴定表。
5.封样
样衣试制完成送交客户最终确认后,对有关资料进行存档,叫做封样。封样在经双方共同确认后,加盖封样章方可生效。封样具有以下目的和作用。
(1)可澄清客户对货品材料、款式细节、技术问题等未表达清楚的问题。
(2)可通过封样来处理由于某种原因样衣在试制后无法达到原订单要求的问题。
(五)小批量试生产
通常大批量投产之前,应进行小批量的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要求打出全套规格尺寸的样板,做出各种规格定量的系列样品。其目的是在单件样衣确认的基础上,依据批量生产要求,验证系列成品规格及纸样的准确性,所制定的工艺流程是否合理、高效,加工工艺在流水线上是否能够保证生产质量。在试生产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来保证批量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试制的货品也可作为实样或者标样,供批量生产时参考。
三、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使用经营管理的四个M(人、物、资金、工艺),来达到提高货品质量、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生产管理包括五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系统。制订短期、中期以及长期销售计划。建立生产能力分析资料。生产前制订好完善的生产计划。建立良好的原材料控制与管理系统,生产中做好进度控制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一)生产计划的控制与管理
服装生产计划的设计与控制是整个服装生产加工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好坏同时还能对货品的质量、设备的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等产生重大影响。
1.生产管理的作用
这是保证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按作业计划有节奏地进行生产。有效控制在制品的流转过程,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占用量,避免在制品的损失和积压。提高作业面积利用率,保证货品质量,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建立健全的制度,及时进行记账核对工作,认真处理好在制品的返修、报废、补发、回用等工作,及时清点盘存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2.生产计划控制
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按品种、数量、期限和生产成本指标的要求,做到工作妥善安排,保证工作负荷饱满、均衡。严格控制整个生产进度,定期核实、汇总和分析生产作业进度计划及执行情况,对目前的管理与实施方法提出修改意见。
3.作业安排原则
这是生产管理部门向生产班组发布生产指令,包括确认货品的规格、准备材料、生产设备和工具;按照工序顺序,给作业人员分配工作。前道工序要分配给技能稳定、生产效率高的作业员。对于易出现瓶颈现象的工序,尽量多安排作业人员。充分考虑生产工人以及工位之间的衔接;生产单的发出要及时;充分按照交货期、客户、设备与工序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
4.作业安排
生产车间的负责人是整个生产任务安排的关键,常用的方法有作业传票和管理板两种。
(1)作业传票。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生产安排方法,适合品种固定、单一、产量大的加工方式,如西装、衬衫等。作业传票主要包括出库票、作业票、搬运票、检查票、工具票、作业指导书等。生产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作业需要用发送传票的方式安排作业,然后在完成作业后通过对这些传票的整理、分析来掌握整个作业的进程情况。
(2)管理板。根据当前服装生产加工小批量、品种多的特点,一般工厂多按照三天到一周制订日程计划。使用传统的各种作业传票就会显得工作量大,如果采用管理板就会使效率提高。管理部门根据日程计划要求在管理板上将所需完成的作业从左向右按顺序排列,操作人员就据此规定的开工、完工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同时管理人员也依据它来进行生产调控与管理。
5.作业指导
作业指导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师傅、班组长以及技术员来承担。作业指导有以下几方面:操作人员之间的技能差异。对于新员工进行普及培训;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员工进行定向培训;工序之间操作工的调整。由于工艺流程的变化、缺勤等影响,需要对作业人员调整时,由班组长或技术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新工序的培训和指导;批量变换。由于款式变化快、批量小、经常出现作业内容变化,有时整个流水顺序、班组的编制也要变动,由技术员、班组长组成指导小组,先整体后局部进行作业指导。
(二)生产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保证交货日期,进度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建立合理的生产流水形式。
1.进度管理内容
(1)事务性进度。从接订单到原材料分析、采购等与生产相关的全面时间的控制。
(2)采购进度。主要是面辅料、物料的采购时间控制。
(3)外加工进度。指委托其他工厂进行加工时,对从投料开始到半成品、成品完成的整个时间控制。
(4)生产进度。整个生产加工时间和产量的平衡控制。
2.进度检查
进度检查包括各部门的生产检查,支流工序与主流工序的检查,流水生产检查,对出现瓶颈现象及时调整,对重要工序重点检查,掌握成品、零部件的完成数量,判断生产的进度快慢。
(三)生产余力管理
余力是指某一工序的生产能力与分配在该工序的工时负荷之间的差量。余力管理的目的是正确掌握车间、工序、作业人员等的生产能力,实时了解生产的进度,以达到生产的和谐统一。余力管理可按下列方法进行。余力为正时,有空闲时间,可提前安排预定的作业或支援其他班组;余力为负时,负荷过重,会引起进度延迟,办法是及时调整延长生产时间、增加作业人员、协调外加工、减少紧急订单的插入等。
(四)生产记录与物品管理
生产记录是生产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之j,对及时了解生产进度、工序配置、作业量等有重要意义。有关内容如下:作业人员是生产记录最直接的记录员,他们对自己生产的工序进行实时记录,以确定自己一段时间内的生产件数。由班组长或专职记录员,确定一个班组或一条生产线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成果,是作业人员生产情况的总体记录。企业的生产记录是从宏观上对企业生产进行量化测试,依照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趋势。
服装生产款式多、批量小,面辅料繁杂,管理不当必会严重影响生产。实施物品管理时,必须预先将保管场所、设备、账册及放置方法标准化;标示放置位置,建立保管账册;掌握在制品数量及大小,确定放置和提取的方法;工序问的传送、保管、批量转换的安排;辅料的管理。
(五)减少疵品措施
疵品是企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它对作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有着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效益。疵品一般是在生产和检验过程中发现的。
1.检验方法检验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
(1)前道检验,加工前对面料、辅料以及对加工后前段工序的检验,是发现和减少疵品最重要的手段。
(2)中道检验,缝制半成品的检验,一般是在部件工序和组装工序之间进行。
(3)后道检验,最终成品检验,是企业保质保量按时交货的最终检验。
2.防止疵品的措施
防止疵品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的检验制度,提高检验员的质检意识和能力。
(2)加强作业指导,工序分配要合理,强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
(3)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和解决并采取预防措施。
(六)加班出勤管理
加班是服装企业最常用的一种工作形式。对于提高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增加员工的经济收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频繁和长时间地加班,会使员工身心疲惫,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减少加班现象和加班时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方法如下:制订详细合理的生产计划;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工厂规章制度;随机应变;加班的管理,即使需要加班,也要合理安排、配备,做到提高效率,减少加班时间。单个缺勤:一条生产流水线或一个小组的出勤率应在95%以上,对于缺勤人员可临时调整工序分配,同等生产单位之间的调整或班组长顶替等措施。
(七)批量变换时的相应措施
通常,加工前的准备和工序结束时的收尾工作,称为批量转换作业。这是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一般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彻底研究要使用的材料;准备好要使用的机器设备;积累合理的加工技术和专利;通过工序分析和动作研究,合理地进行工序编排和作业安排;提高作业人员的技能,培养多面手;适当促使裁剪作业先行完成,以便及时供应裁片;认真推行物品管理措施,制定和充实作业标准。
(八)设备保全
设备是进行服装生产的重要条件,一旦发生故障,部分或全部的流水线生产就要停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大多数服装企业都配备专职的保全工。日常整备有工作环境和设备是否清洁;设备定期加油保养,并清除灰尘、线屑等垃圾;互动零部件之间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随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预防保全有对易出故障的部位,定期进行检验,防患于未然;及时修理出故障的设备,并寻找事故的原因,采取预防和根治的措施。
(九)外加工管理
外加工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弥补厂房、设备、人员及技术的不足;减少自身生产管理的压力,确保生产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外加工管理的目的是充分了解外加工单位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人员素质、设备状况、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信誉度、生货品种等,确定加工单位能否胜任。适时派驻技术和管理人员,帮助和监督生产,以便按时交货。确保每个环节能顺利进行和衔接,如运输路线、包装方法等。
(十)成本控制与管理
生产成本控制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各种生产消耗和费用进行引导、限制及监督,使实际成本维持在预定的标准成本之内的一系列工作的总过程。生产成本控制过程包括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计划编制阶段成本控制;生产现场成本控制;材料库、半成品库及成品库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管理的一般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成本控制标准。
(2)监督成本形成过程。
(3)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预期目标。
(4)定期总结成本控制工作,考核成本指标,分析成本产生偏差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
★货品订单计划与实施
货品订单是服装生产合同的俗称。通常是根据客户的要求,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使得客户对于货品的各方面要求一目了然,从而便于执行、检验和核定。服装生产商要根据货品订单来制订生产计划,并且确定实施方案。
一、生产订单概述
订单通常是企业经营部门与客户进行必要的沟通和营销工作之后,与客户达成的货品交易协议。
(一)订单形式
订单一般分为正式文本合同和非正式合同订单两种形式。
1.正式文本合同
对于新开发的客户或者货品数量较大的交易,需要拟定正式文本合同,在某些非正式货品交易的情况下,也需使用正式文本合同。合同文本的格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通用合同文本格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文本格式。正式文本合同须非常严谨地规定交易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内容主要包括品名、单位、规格、数量、单价、总金额、用途、交货期、运输方式、收货单位、结算方式、包装要求、保险、违约责任以及交易双方代表的确认签字等内容。正式文本合同通常是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分别保管。作为订单执行依据,正式文本合同必须是合同原件。但有时在对客户充分沟通和了解以后,对于比较紧急的订单,也可通过传真方式将合同文本传给对方,传真件也可作为确认交易的凭证和依据。参见表5—2服装订单的合同格式。
2.非正式合同订单
对老客户,或者是客户对已经执行的订单进行数量追加、常规货品或曾经生产过的货品、来料采样加工等,客户会采用传真、电子邮件、手写便笺、电话口头表达等方式传送订单。信息。非正式合同只是指订单的格式和保留形式不足使用正式文本订单的形式。采用此类形式的订单,多在经过长期合作、信誉良好,双方合作顺利,关系融洽的情况下。此类订单的内容简明扼要,主要包括品种、规格、数量、交货期等。对在订单中未列出的费用、余额、质量标准等,通常是指按照以往的单价和质量要求执行。这就要求核对该客户以往的订单,尤其是近—个时期的订单资料要保存完整,以便查找,通过已执行完成的订单,可进一步了解客户要求。对于常规的大宗服装订单,质量要求一般是按行业内大家共同遵循的原则,即行业标准执行;或者是按与客户长期业务往来中形成的默契执行。
(二)服装生产订单
服装生产合同又称为订单,通常是根据客户的要求,以表格的形式表达,目的是对有关客户要求的信息一目了然。主要内容如下:编号,填合同编号,是为了便于双方沟通,查询使用方便。款式,填写客户订购货品的款式名称。数量,填写客户订购货品的数量。货期,指双方确认的交货期。水洗方法,通常是指对一些服装材料进行的一种后整理处理的方法,其整理方法需根据客户要求而定;不需要水洗的货品可以不填写。布种,是指服装货品所使用的布料品种、名称、纬密度、幅宽、颜色等。备注,填写一些补充或需详细说明的内容,参见表5—2服装订单合同格式。
(三)面料订单
在订购原材料时,要填写面料订购单,其部分填写内容解释如下。
(1)货品名称。指所生产订货服装品种的名称。
(2)数量。指订单的订货数量。
(3)名称。指面料货品的名称。
(4)规格。指该货品服装成品的规格名称。
(5)颜色。指订单任务中服装面料的颜色。
(6)厂家。指生产该面料的企业名称。
(7)门幅。指选用面料的布幅宽。
(8)单耗。指单件货品生产所消耗面料的平均用量。
(9)合计数。指所需采用该种面料的总量。
二、货品订单制定
生产商是根据零售商或中间商的要求来完成订单计划,决定(在接受订单后)如何运作,并且制定出自己的生产方案。
(一)订单评审
订单评审是签订合同双方对订单进行充分商讨的过程。在对客户下达的订单进入真正实施和生产之前,需对订单综合评审,即所谓的审单。审单的目的就是进一步确认客户订单的要求,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保证订单任务的顺利实施。审单工作应由负责人和部门主管负责,对订单内容逐一核对。审单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做出最终判定。既不可强求,也不能轻易放弃,否则,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审单的内容
审单通常要解决以下问题。
(1)订单执行是否有困难,若有需变动之处,须与客户商议并达成共识得到确认。
(2)根据订单量的大小,确认生产企业本身是否有能力完成订单任务。
(3)分析对本企业是否有效益,包括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分析确认是否需要协作单位共同完成订单任务。
(5)制定出订单的实施方案,交生产制作部门投产。
2.审单
(1)评审。主要评审两方面内容,一是审核生产加工资料是否完整,包括款式和面辅料小样及完整的工艺单。如果某些环节,像面辅料小样尚未确认等,则须与客户沟通确认;二是审核面辅料是否容易购买,特殊品种的材料是否需要专门订制。订制的货期是否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如印花面料或者是绣花服装,必须由客户提供印花或绣花样稿。如无样稿,须与客户沟通确认,并要保证按时完成工期。
(2)附件评审。服装货品的订单内容,有很多是在附件中反映的,主要包括样衣、面辅料小样的样板、加工工艺要求、质量检验标准、服装成品规格及包装要求等。对附件的审定,要与订单的要求相结合,确认与订单的合同内容完全一致,且资料全面、完整。若有疑问应及时与客户沟通落实。
(3)价格审核。价格包括的内容是否全面,如运输、包装、保险等费用是否包括在内。订单中是否对其他费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价格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市场动态情况。价格核算是否准确无误,不同品种的不同价格相互之间有无混淆,总金额是否正确。
(4)货品质量要求审核。对订单要求的货品质量进行评价,看其是否有不合理或无法达到的要求。须注意有无出现生产中无法达到的要求,特别是有些客户对服装专业技术缺乏了解时,容易产生误解,提出超出常规的质量要求。这时,应及时与客户沟通并耐心细致地做出解释,使客户接受并更正不合理的要求。有特殊质量要求的部分是否提供明确的参照标准或样品。
(5)交货期审核。审核交货期是否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对老客户常规的货品,应该检查是否有存货,若有库存,可实现尽快交货。对于大宗订单应采用分批交货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新货品,应将交货期适当延长,为样衣试制留出足够的时间,对于需要进行特制外加工的工艺,要考虑加工时间,留出充分的时间生产。
(6)其他条款的评审。包括交货地点、结算方式、违约责任、运输和包装方式等。交货地点要明确,客户需提供交货地点、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通常客户将此类资料附在附件中;一般交货地点是客户指定的仓库、商场或专卖店。结算方式应在订单中明确规定。通常内销单是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外销单要特别注意,通常以外币进行结算,要明确外币结算的汇率,或在确定价格时互相达成协议。违约责任是双方未能正常履行订单条款时应担负的责任。在订单中应明确规定因违约而承担的责任。运输包装方式应在订单中明确规定,注意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失。
3.审单结果
对订单充分评审后,要做出明确的判定。订单可以实施的,及时安排跟单及有关人员组织生产。对订单修订后可以实施的,应及时与客户沟通提出修订意见,征得客户谅解。当客户同意更改修订并确认后,方可实施。订单无法实施的,及时与客户沟通,并做出相应的解释,避免产生误解。
(二)生产外包订单
随着服装市场不断细分、专业化的增强、服装货品的丰富以及不断增长的开发成本都促使企业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外包生产就是正确认识这种战略变化的结果。
1.生产外包管理
生产外包,企业更加关心原材料成本的波动,承包商的加工费用由企业与承包商协商而定。
(1)外包对象选择。承包商的选择,不仅关注其设备状况、良好的工艺、更要关注其生产管理效率,通过选择好的承包商降低生产加工成本。(2)外包生产物料采购。企业可以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承包商负责采购的模式。前者有些烦琐,除了一些核心原材料,企业基本采取后者。关键在于企业确认供应商和采购价格,而承包商负责采购业务,企业需要及时关注采购价格变化,这样企业需要与承包商共享供应商的信息。
(3)成本控制。因为货品设计、销售等由企业负责,而这几个环节在企业内部,理当可以很好地控制,关于运输费用,如果货品从承包商处直接发运,由于采取不同的发运方式,发运到不同的区域,货品出口还牵涉到报关等手续,难以用标准费率结算,因为承包商往往不只为一个企业负责生产,而是许多订单一起处理来节约承包商的成本,所以很难单独核算。
(4)信息交流。生产外包意味着企业无法随时关注生产过程和其中的变化,如原材料的损耗,替代物料的使用等,这也关系到货品成本,跟单就非常重要。当然,承包商的信誉首先值得关注。
2.订单交货数量变化
如果订单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企业与承包商签订的是长期合同,企业为了维持与客户的长期利益关系,就需要对订单的变化,快速做出反映以满足客户要求,力求更多订单的产生,否则就会出现连锁的负面效应。
(1)订单取消。如果承包商将一个订单生产出部分数量货品,客户突然取消订单,企业如何在第一时间知道已完工的数量并及时通知承包商停止生产将十分重要,否则直接增加货品库存而占用了资金。
(2)订单更改。如果客户对订单的一部分进行规格调整并要求按照原来的交货期交货,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原材料状况、已经完工的情况和工艺更改的情况。尽管生产外包,但客户的需求变化造成的影响和结果是由企业来承担的,所以必须将生产外包过程可视化,及时做出决策。
(3)生产插单。如果客户需要在原订单的基础上增加货品交货数量,或者临时插单,这是企业都希望出现的情景而又顾虑的事情,如果企业没有及时掌握承包商或多个承包商的信息,即便答应客户的要求,但到时也无法交付相应数量的货品,就会失信于客户。尽管生产外包了,但应及时掌握承包商的生产能力和计划安排情况,事前预测是可以减少许多损失的,因为有时承接了订单而完成不了,对于企业也是一种不小的损失。
3.货品交货期
客户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这是很多企业抱怨的问题。对于生产外包的企业,主动权似乎掌握在承包商手中,但采取一些措施,仍旧可控。企业有时提供核心物料,或者由承包商负责所有物料的采购,缩短采购期是满足交货期的重要环节。企业可根据承包商的信息反馈和共享的结果,在确认订单之前相对准确地知道承包商的生产计划和执行状态,可以合理地将订单分解,按照分批交付提供给客户,这样不仅保证了交货期,同时也缓解了承包商可能存在的生产压力而保证货品质量。运输周期也是影响交货期的一个因素,如果承包商直接发运,为了节约成本,可能采取“拼箱”方式,但往往人为地延长了运输周期,企业可能从费率的调整和其他方面进行协调,尽量保证出厂及时发运,而且根据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
4.服务
按照阶段划分,有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之分。总之生产外包的企业对整个过程的信息掌握得越主动、越及时、越准确,服务的效果会越好。
三、货品订单跟进
跟单源于对外进出口贸易中,是有关进出口合同、单证、报关、运输等业务的跟进和实现作业过程的总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贸易方式趋向多样化发展,使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的生存和经营方式,由单纯的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企业或公司更注重内部的管理工作,跟单不再是以前的狭义含义,被赋予了更加广泛、深刻的内涵。
(一)服装跟单的意义及相关概念
1.跟单的意义
跟单中的“跟”意指跟进;“单”意指订单、合同。跟单指根据订单的要求,选择生产加工企业,跟踪和监督加工企业,及时完成客户订单任务的过程。其中包括跟单过程中的执行、沟通、跟进、督促、催办、协调等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将客户的要求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详细、准确、规范地表达出来,使生产企业在订单执行过程中按照此类文本中的内容完成服装货品。跟单的目的是保证和维护订单的正常执行和顺利完成。
2.跟单员素质
服装跟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服装跟单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责任心;具备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服装的货品设计及表达方式,样板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面辅料的品质鉴别,懂得服装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物流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协调和应变能力,善于与人交往沟通;处理问题很细心,解决问题有信心,并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调控能力。
3.服装跟单员的职责
跟单人员要负责具体订单的实施工作。其岗位职责如下:负责订单实施过程中的跟进工作,协调好与客户的关系;负责订单的进度、货品质量及交货期跟进、汇总、沟通、协调工作;负责订单运作过程中有关技术资料、单证以及与客户往来资料汇总、统计和存档工作;在订单运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向上级汇报,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服装跟单
跟单是服装生产企业中极其重要的工作,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过程。生产过程中的跟单工作是跟单操作流程中的重要过程。跟单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1.生产计划跟单
在生产计划安排过程中,跟单员应注意以下内容:及时与服装加工企业联系,确认生产计划是否可以执行;确认生产任务通知单中的内容已表达清晰,生产企业完全能够准确理解,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沟通,解释清楚,做到准确无误;确认能够按照生产任务通知单开工,并能够在交货期内交货。
2.面辅料的采购跟单
跟单员在采购过程中,应常与供应商保持联系,确保购买物料的品质、数量并交货准时。对于大批量的采购,要及时跟催,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生产计划实施跟单
生产计划实施过程中跟单员的任务是按照生产作业任务的进度,督促做好各项生产。作业任务的准备工作,如面、辅料的采购运输到位,提供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等。注意严格控制生产作业的日程进度,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对策处理问题,消除可能造成的损失和隐患。对跟进的订单,定期核实、汇总生产、进度执行情况,并对生产动态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生产管理和提高效率的建议。随时监控服装生产过程中的货品质量问题,如发现问题,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处理。跟单员在实施生产计划时,特别要注意避免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急需的货物生产不出来;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到交货期的货物生产了一大堆,导致占用较大面积的仓库。跟单员还要注意掌握货品的质量问题,认真学习生产工艺制单、工艺制造说明、货品质量要求等技术文档,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4.生产跟进工作
生产跟进是跟单员的重要环节,跟单员在生产跟进中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有如下几点。了解掌握各品种的加工进度,即何种货品已经生产加工到何工序。了解和掌握各工序在制品的状况。掌握生产进度的快慢,比较计划进度与实际生产是否相符,判断生产进程是否正常。采购进度的跟进,对面、辅料的采购,要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采购时间,加以严格控制。外协生产任务的跟进,要特别注意对委托的外协企业加工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完成时间的控制,保证交货期。订单任务完成的整体进度跟进,包括从接到客户订单到原材料分析、订购等方面的整体时间进度的控制。
5.货品检验,包装过程的跟单
对服装品质的检验,是跟单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检验可分为半成品检验和成品检验。跟单员在货品检验环节的内容是做好检验记录,将检验结果与客户沟通,确认货品质量。跟单员可以在生产车间的任何工作位置上随意抽取样本做检验。若要有效地巡查,跟单员必须制定标准的巡查方法、巡查时间和采取预定次数的方法,并登记每一次检验的情况。在货品生产完成时,跟单员从每批货品中抽取预定数量的样本货品,检验其品质和性能。当不合格率低于规定数量时,则视为整批货品合格。如果抽样检验不合格率高于规定标准,则整批货品需按规定的有关程序执行,一般情况下是采取扩大抽样再检的方法,打折扣收货或拒收。
6.货品交付,结算跟单
这是服装跟单的最后一道工序。在确认货品质量和数量符合客户要求后,即可将货品交付客户。一般有分批交付和一次交付两种形式。跟单有以下几项内容:应再次核对客户的订单要求,检查所要交付的服装成品是否与订单相符。核对的主要内容有订单号及生产单号;服装货品的数量、质量;服装货品的名称、品种和规格等;交货的时间、地点及包装运输要求;准备交付的文件。交付时需要准备的文件主要有出库单、交货单和发票。与客户沟通,确认交付方式。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客户交付货品的订单号、品种、规格、数量、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单位等有关资料。结算是交易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签订合同时就已做出了具体规定。跟单员应根据订单签订的结算方式,开出正式的结算通知单和发票,一起交给客户。结算方式通常用货到付款、款到交货、定期结算等方式。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